《快缩短网址·B端产品经理工作流札记》
——献给仍在暗夜中摸索的同行者

一、缘起
2026 年腊月,脉脉上一张名为《我了解到的 B 端产品经理工作流》的长图,像一束冷光,照进我彼时混沌的案头。我点了个赞,顺手收藏,却迟迟未敢拆解——帕金森定律提醒我:若不给思考设下最后期限,灵感便会被无限拖延吞噬。于是,趁着余温未散,我把它重新描摹、 高清重制,并注入一年来的血汗与顿悟,遂成此文。原图作者已不可考,若有冒犯,先行致歉。
二、我的隐忧
C 端的方法论早已汗牛充栋,B 端却仍寥若晨星。
新人照猫画虎,今日降龙十八掌,,明日乾坤大挪移,后天九阴真经走火入魔——症结在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我曾担忧:
• 走弯路,终成野路;
• 无框架,成长缓慢;
• 难自评,不知深浅;
• 难赋能,带人翻车。
于是啃书、刷课、写 WIKI,把《B 端产品经理必修课》翻得起毛边,只为给自己搭一条可复用的轨道。

三、在路上
咀嚼大块知识,再反刍为细小颗粒,是我过去一年的日常。
我将碎片沉淀为博客、公众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投稿——不求惊世骇俗,只求留下车辙。
渐渐地,一套“模型化、可传承”的工作法成形:
新人按图索骥,不会惊艳,却也绝不粗粝;如同同一模具浇铸的青铜剑,基本功已稳,锋芒交由岁月打磨。
四、我「看」B 端工作流
以下流程并非金科玉律,只是一把被我反复淬火、略有弧度的瑞士军刀。若恰好合你手型,请随意取用。
1. 项目立项
从 0 到 1 的机会稀缺,但立项报告不可省——它是 PMP 意义上的开工号角,也是未来回溯的「出生证明」。
2. 需求调研
B 端需求往往来自内部血脉,访谈 + 竞品分析即可一箭双雕。
步骤:
• 先搭框架——角色、场景、痛点、价值;
• 再列问题——由表及里,直至挖出隐性规则;
• 最后输出《需求调研白皮书》,同步至 suo.run/wiki,全员可溯。

3. 产品宣讲
有人把它放在立项之后,我则把它揉进需求调研的尾声——当故事讲顺了,立项自然水到渠成,无需二次兜售。
4. 竞品分析
与需求调研并行,一把梭完成。
输出物:竞品矩阵 + 差异化策略一页纸,钉在 Confluence 首页,随时提醒团队“我们为何存在”。

5. 用例图 & 用户故事
UML 鄙视链真实存在:
开发转产品者偏爱用例图,设计出身者沉迷用户故事。
我的折中:核心链路画用例,边缘场景写故事,二者互补,不互斥。
6. 原型 & PRD
• 低保真:Balsamiq 十分钟出草图,拉会即拍砖;
• 高保真:Figma 做交互,蓝湖一键切图;
• PRD 模板固化在 Tapd,字段少到不可再删,减少写作恐惧。
7. 评审 & 迭代
评审会只盯三件事:范围、资源、风险。
任何超纲需求,先写进「下一迭代候选池」,防止会议膨胀。
8. 研发跟进
每日站会 15 分钟,燃尽图贴在 suorun#dev 频道;
阻塞问题 2 小时无响应自动升级,确保节奏不塌。
9. 验收 & 上线
验收清单在 Testlink 固化,打钩即放行;
灰度策略:内部 10% → 核心客户 30% → 全量,回滚脚本随包部署。
10. 复盘 & 赋能
上线第七天,必开 Retro 会:
• 做得好:提炼为「可复用组件」入库;
• 踩了坑:写成「深坑警示录」发全员邮件;
• 新人全程旁听,会后 24h 内输出学习笔记——知识闭环至此完成。
五、尾声
运气让人偶遇知识,体系让知识留下。
愿这张被我反复摩挲的工作流图,能在某个深夜,替你也点亮一盏小灯。若觉合用,欢迎收藏至 suo.run,亦欢迎 fork 后打上自己的补丁。
毕竟,B 端的夜很长,而我们,都是持火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