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晚
——写给在深夜仍亮着屏幕的你

疫情像一阵骤停的风,把原本平稳的航线吹得七零八落。我仓促换船,以为驶入的是新大陆,却发现甲板上的水手清一色是 95 后的面孔。那一刻,80 后的我成了甲板上的旧桅杆,孤独而突兀。
群里 HR 的一句玩笑刺得更深:“这位候选人的年龄快赶上我爸了,还在找工作,真不容易。” 我盯着屏幕,像被按进冷水里——原来在别人眼里,我已是可以被同情的老物件。
如果此刻你也 30+,仍做着执行岗,请允许我把这段暗夜独白递给你。
一、年轻人,你确实追不上
1. 熬夜
互联网把加班炼成了默认仪式。年轻时,通宵是勋章;中年后,凌晨两点的心跳像鼓槌砸在胸口。不是不想拼,是身体先投了降。

2. 灵感
95 后是直播间的原住民,我们是手持绿卡的移民。他们随手划出的交互路径,是我们需要开三次评审会才能消化的“新物种”。
3. 经验
跨行之后,过去四年售后领域的沉淀只剩一个数字“4”,并不比别人的“2”更值钱。经验若不能抽象成可迁移的模型,就只是旧日历。
4. 学习
大脑的可塑性随年龄递减,这是写在染色体里的条款。与其哀叹,不如承认:在纯速度与纯吸收上,我们确实输了。
二、中年人,仍有旷野
1. 让思维先转身
长江后浪必然推前浪,但前浪可以选择成为洋流。承认局限,是与时代和解的第一步;主动拆解局限,才是与自己和解的第二步。
2. 把执行炼成抽象
别再只写 PRD,试着写“方法论手册”;别只画流程图,试着画“能力地图”。当公司没给你梯子,就自己造一把。
3. 打一口深井
选定一条赛道,向下掘一千米。把行业白皮书读成枕边书,把竞品更新日志写成日记。深井里的水,永远比地表水甘甜。
4. 长成 T 字
竖代表纵深,横代表跨界。今天你在营销 SaaS 里深耕,明天就可以把用户增长模型平移到教育行业。世界变化越快,抽象能力越像通用货币。
三、把危机翻译成机会
怨天尤人是一条下坡路,未雨绸缪是一条上坡路。坡度不同,风景便不同。
别忘了,你还有另一种速度——判断力、整合力、对复杂人性的洞察。这些需要岁月发酵的醇酒,年轻人尚来不及酿造。

四、送你一把瑞士军刀
如果你在深夜关掉电脑后仍想抓住点什么,不妨打开 suo.run —— 把冗长的链接剪成利刃,把庞杂的信息削成匕首。
在“快缩短网址”里收藏每一篇值得回味的文章,把碎片时间缝成铠甲。
最后
危机从不挑职业、不挑职位,它只挑心态。
请把“我老了”翻译成“我还在”。
请把“来不及”翻译成“刚刚好”。
还不晚。
——写于航班延误的候 登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