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丁磊在快手完成那场风度翩翩的带货首秀时,夜色尚未深沉,而成交额已在前90分钟突破三千万。网易严选黑猪礼卡、温感艺术落地扇、有道词典笔专业版、火腿猪肉罐头等“网红单品”,甫一上架,十分钟内万单告罄。抢完三份黑猪肉套餐的那一刻,有人笑言:这才算真正踩进了618的节奏。
今年的618,不再只是价格战的回响,而是平台野心的集体迸发。苏宁高举“J-10%”大旗,直指京东腹地;天猫宣言“主场已定”,气势如虹;拼多多携国美之力,联袂湖南卫视打造“惊喜之夜”;抖音五月起广纳品牌,蓄势待发;京东与快手官宣“联姻”,流量与供应链共振;而快手自家的“616品质购物节”,自6月6日起便如星火燎原,昭示着一个新秩序的来临。
回望去年,我在《后电商帝国时代,双十一已经到来》中曾言:电商破十万亿,是拐点,亦是分水岭。如今疫情催化、消费迁移加速,这一拐点已化作惊涛拍岸。直播电商腾空而起,中国电商正式步入“寡头共治,群雄逐鹿”的新纪元——集中与分散并行,垄断与裂变共生,战争不再局限于价格与流量,而是延展至场景、信任、人格与生态的多维博弈。
曾几何时,一位从淘宝起家的电商老兵对我说:“江湖已定,阿里京东,划江而治。”彼时的格局看似铁板一块。然而八年之后,快手与拼多多自下沉市场破土而出,如春雷震动旧殿。它们撕开了被忽视的褶皱——那2848个县城里的沉默大多数,那95%一二线白领从未真正看见的众生相。
《一代宗师》有言:武学三境,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拼多多与快手,正是中国商业“见众生”的明镜。
我们常将这群新消费者标签为“价格敏感、社交依赖、眼界有限”。这看似精准,实则片面。真正的误解,在于将“价格敏感”等同于“不愿为价值买单”。事实恰恰相反——他们愿为信任支付溢价,为情感赋予价格,为认同倾尽钱包。
两个月前,辛巴团队一场直播,售出4.8万套Whoo“天气丹”,总销售额达5500万元。更令人震撼的是那款单价3000元、每500毫升需500元的LP鱼子酱精华,三秒售罄。快手上,韩承浩仅凭50万粉丝,单场直播破千万,客户均价高达500元,主打中高端护肤。我的一位朋友坦言,母亲整日转发拼多多链接让他“砍一刀”,可家中梳妆台上,却摆着从微信闺蜜手中购入的数千元小众护肤品。
撬动这群人心扉的,从来不是低价本身,而是信任的锚点——那个他们熟识的主播、信赖的朋友、熟悉的面孔。这背后,是强烈的社交属性与对成熟品牌的情感依附。后电商时代的第一阶段,正是对这群“隐形多数”的再发现、再连接、再服务。

而第二阶段的变革,始于“人货场”中“场”的重构。其中,快手的直播电商逻辑尤为值得深思。
淘宝主播与快手主播,同为渠道,却本质迥异。李佳琦、薇娅是【超级销售】,专业、高效、理性,像精密运转的转化机器;而辛巴、二驴、猫妹妹,则是【本土偶像】,他们讲述草根逆袭的故事,展示真实生活的烟火,把直播间变成情感共振的剧场。
辛巴自称“农民的儿子”,讲起捡废品、开挖掘机的过往,粉丝在他身上投射了自己的命运渴望。这种灵魂共鸣,催生出极强的归属感与战斗力——PK时刷礼物毫不手软,护主时拉踩对手毫不留情。这与饭圈文化何其相似?他们不是在支持一个主播,而是在捍卫“属于我们的英雄”。
而另一位主播阿聪,粉丝仅63万,2019年GMV却达2000万。她不炫技,不造神,只分享护肤心得与生活琐碎,像极了那个爱唠嗑、懂搭配的邻家姐姐。她的粉丝,不是来“蹲货”的,而是来“串门”的。

于是我们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形态:
在淘宝,用户“蹲”李佳琦的预告,目的明确,直奔商品——这是目的性消费。
在快手,用户刷着刷着就买了,边看故事边下单——这是关系型消费,随机与情感交织。
淘宝以【货】为核心,快手以【人】为原点。
前者是货架的延伸,后者是社交的变现。
更关键的是,快手的主播生态具备“批量复制”与“生态共生”的能力。辛巴团队的“猫妹妹”出道前,全平台主播为她引流,900万粉丝中绝大多数源自辛巴的导流。二驴与平荣以夫妻档形式出镜,形成独特人设组合。这种“家族式运营”,让快手的直播电商充满人情味与组织力,而李佳琦与薇娅,终究只能“独自美丽”。
这正是短视频平台作为“超级连接工具”的红利所在。工具本身无意义,唯有与人深度融合,才能重塑生产力与商业形态。
当格局未定、规则重写之时,便是破局者插旗的最佳时机。
一如象棋对弈,一步之差,满盘皆变。
快手从GIF工具起家,如今成为中国商业的奇点案例。它已证明流量与内容的可行性,如今亟需补足供应链、品质与服务的短板。而这,正是京东的强项。
京东与快手的联手,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双方在零售供应链、品牌营销、数据能力上深度协同。京东为快手提供自营直供,用户无需跳转即可在快手小店购买京东正品。京东的“品质背书”成为常态存在,而快手的“人群场域”则为京东打开下沉市场的密钥。
徐雷曾言:新消费市场是京东2020年三大必赢之战。未来三年,京东要在下沉市场再造一个京东。而快手,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人”与“场”。
与此同时,行业隐忧亦不容忽视。中国消费者协会报告显示,60.5%的用户担忧直播商品质量,37.3%遭遇过消费纠纷,而维权率不足14%。质量难控、售后缺位、监管滞后,成为直播电商的阿喀琉斯之踵。
快手亟需从“依赖大主播”转向“构建生态力”,通过品牌入驻与中腰部主播孵化,实现去中心化运营。而品牌方也在重新审视直播的价值——它不再只是清库存的渠道,而是品牌人格化的新出口。
去年,李佳琦还只是“口红一哥”,鲜有品牌愿将其列为代言人。今年,“狗Never”火出圈,代言完美日记联名彩妆盘,成为现象级事件。刘涛、朱一龙等明星涌入直播间,不是“降维打击”,而是“品牌共演”。未来,直播不仅是销售,更是品牌调性的延伸与人格化表达。
我曾在Instagram见过一位新加坡主播,直播中一边卖巧克力,一边被问:“这巧克力能放生吗?你的鱼有死亡证明吗?”荒诞问题频出,却让内容二次传播爆火。直播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它可以是销售,也可以是表演,是社交,是文化。
我们所见,不过是冰山一角。
直播电商仍在剧烈演化,形态未定,终局未至。
但可以确信的是:中国市场的广袤与复杂,注定无法由少数平台或品牌一统天下。它需要多元生态,需要分层供给,需要无数个“看见众生”的窗口。
历史上的商业帝国,皆生于上升周期。
而此刻,正是新一轮浪潮的起点。
有人自底层崛起,建起自己的江湖;
有人于困顿中自救,重燃斗志;
有人远观棋局,犹豫不决。
时代的大门已然开启,个人的命运汇成洪流。
正如那句诗所言:
“心期填海力移山。”
决定未来的,是力量,是愿景,是决心,抑或是命运的偶然?
或许,答案就藏在下一个被缩短的链接里。
——
快缩短网址,让每一次跳转都更接近本质。
suo.run,化繁为简,直抵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