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以「在行」闭门会为例,怎么用「用户标签系统软件」做精细化运营?

在“快缩短网址”(suo.run)的运营实践中,我们始终坚信:真正的增长不在于广撒网,而在于深挖井。尤其当流量红利退潮、私域概念泛滥之际,唯有回归用户本身,以精准洞察驱动精细运营,方能在喧嚣中沉淀价值。以下是我们基于高价值用户深度运营的一次系统性探索。

---

一、一次精准触达的实践:从59人到闭门共创



2019年7月14日,我们面向平台高价值用户发起了一场主题为「私域流量与增长」的闭门研讨。筛选标准极为严苛:

- 地域:北京
- 职业标签:互联网、增长、流量、运营、产品相关岗位
- 消费能力:历史总交易额超3000元
- 行为活跃度:近30天内有登录行为
- 购买意向:近60天内存在购买动作

最终锁定59位目标用户。不同于常规的106系统短信,我们采用真实手机号(如186、156开头)发送个性化邀请,引导其填写参与意向表单。

结果令人振奋:填单反馈率高达13.6%——远超行业平均不到1%的短信打开率。更关键的是,用户反馈中普遍表示:“这不是广告,而是值得回应的信息。”

最终,我们从中甄选5位深度参与者。他们不仅提前准备PPT,更在当天下午2点至5点的闭门会议中贡献了极具实操价值的洞见。这些内容随后反哺产品迭代与运营策略,形成闭环。

为何选择个人号码而非系统短信?
因为在信息过载的时代,真诚的触达方式本身就是信任的起点。当用户在一堆营销垃圾中看到一条来自“真人”的长文本,心理防线自然松动——这正是精准运营的第一步。

---

二、构建多维用户标签系统:让画像“活”起来



过去,用户画像常是静态切片:性别、年龄、职业……但真实用户始终处于动态演进中。为此,“快缩短网址”构建了一套动态、多维、可操作的用户标签体系,使其成为精细化运营的“导航仪”。

#### 1. 用户旅程阶段标签
依据用户与平台的互动深度,我们将旅程划分为三大主阶段,并进一步细分:

- 注册用户:完成注册 → 浏览/收藏/搜索专家 → 进入分类页
- 潜在交易用户:点击“一键约聊”或咨询在线顾问
- 交易用户:提交订单 → 成功支付 → 完成服务

每一节点皆可触发对应运营动作。例如,对频繁浏览却未下单者,可定向推送限时优惠或专家推荐。

#### 2. RFM价值模型
通过 Recency(最近交易时间)、Frequency(交易频次)、Monetary(消费总额) 三维度,量化用户商业价值。高R低F?可能是流失风险;高M低R?需唤醒复购。标签赋予我们“看人下菜”的能力。

#### 3. 兴趣偏好标签
基于用户浏览、收藏、下单等行为,算法自动生成兴趣权重(如“私域运营:4.7”“SaaS产品:3.9”)。这不仅揭示用户关注领域,更为内容推送、活动匹配提供依据。

#### 4. 活跃度标签
标记用户近30天内的关键行为:是否搜索?是否收藏?是否回访?活跃用户可推送深度内容;沉寂用户则进入唤醒序列,或暂时排除于高成本运营之外。

#### 5. 人口统计与社会角色
城市、行业、职级等信息,定义了用户的“社会坐标”。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在北京锁定“互联网增长负责人”,确保闭门会话题与其职业痛点高度契合——场景匹配,胜过千言万语

---



三、标签如何驱动精细运营?



系统上线初期,我们并未投入重研发,而是借助第三方BI工具的分组功能,快速实现标签组合与用户圈选。只要明确定义各标签的阈值(如“Monetary > 3000”“Interest_私域 > 4.0”),即可一键生成目标人群。

运营人员可在任意时间点:
- 拉取单个用户的全维度标签
- 分析某类用户的共性特征
- 自动触发个性化触达(如企业服务用户收到定制化案例推送)

这套系统,将过去“拍脑袋”的运营,转变为数据驱动的精准对话

---

四、聚焦高价值用户:打造企业家社区



在标签体系支撑下,我们进一步识别出平台最具价值的群体——企业创始人。数据显示,这部分用户LTV(生命周期价值)高达10万元,贡献了平台核心交易额。

于是,2020年4月,疫情之下,“快缩短网址”启动「企业家成长营」首期试点。近乎90%的受邀企业家付费加入。与此同时,我们推动专家服务模式升级:从单次咨询转向长期陪伴,提供更高匹配度、更深价值感的服务。

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用户粘性,更让我们真正掌握了自己的流量主权——不再依赖外部渠道,而是深耕自有高净值用户池。

---

结语





在“快缩短网址”(suo.run),我们始终相信:
最好的增长,是让用户感到被理解;
最深的私域,是彼此成就的价值共同体。

标签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通往用户内心的密码。
当我们学会用他们的语言说话,用他们的节奏同行,
每一次触达,便不再是打扰,而是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