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用户触达的方式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围绕真实需求展开。
“触摸”,即在恰当时机、以恰当形式,将用户所需信息精准送达,是连接用户与运营策略的关键纽带。
本文作者基于“快缩短网址”(suo.run)项目中构建触达系统的实战经验,系统梳理了从0到1搭建触达体系的核心思路。文中聚焦基础能力建设,暂未涉及规模化后的深度优化(即1→100阶段),旨在为同行提供一份可落地的参考蓝图。
---

一、业务本质:触达即连接
#### 1.1 用户运营与触达的逻辑内核
用户运营,是以用户为中心,通过设定活动规则与策略,精准调控实施过程,最终达成既定目标的系统性工程。其核心要素可凝练为三点:用户、活动、目标。
借鉴经典的AAARR模型(Acquisition, Activation, Retention, Revenue, Referral),运营目标层层递进。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依赖精细化的用户分层与场景化触达。
面对海量用户,逐一沟通显然不现实。因此,我们需基于用户属性与行为数据,将其划分为若干群体,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如优惠券、限时玩法、内容推送等)进行定向互动。
触达的本质,正是在正确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向对的人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 1.2 触达的分类维度
- 按执行方式:
- 手动触达:运营人员根据当前营销目标,主动发起单次或批量消息推送,常见于新品发布、大促预热等场景。
- 自动触达:由系统自动触发,如订单状态通知、物流提醒等事务性消息;亦可将高转化的手动策略固化为自动化流程。
- 按触发机制:
- 定时型:在预设时间点发送(如每日早9点推送晨报)。
- 触发型:满足特定条件时即时触发(如用户加购未付款30分钟后发送提醒)。
> 本文重点探讨定时型触达系统的构建逻辑。
#### 1.3 触达系统全景图
一个完整的触达系统包含四大支柱:
1. 任务管理:创建、编辑、审核、执行触达任务;
2. 人群圈选:基于多维条件动态定义目标用户群;
3. 数据闭环:追踪曝光、点击、转化等指标,驱动策略迭代;
4. 辅助工具:支持A/B测试、场景模板、效果归因等进阶能力。
---
二、触达任务管理:精准与克制的艺术
#### 2.1 任务四要素
- 时间策略
支持单次(固定时刻)与周期(每日/每周重复)两种模式。周期任务需明确起止时间与频次规则,避免过度打扰。
- 目标人群
将人群定义模块化,提升复用性。同一人群可用于多次触达,亦可叠加画像标签(如“高价值沉默用户”),支撑差异化运营策略。
- 内容渠道
不同渠道对内容有独特要求:
- 短信:字数精炼,善用短链(如 suo.run 生成的链接),注意合规边界;
- Push:标题需强吸引力,落地页须承接用户意图,降低跳出率;
- 站内信/微信生态:遵循平台规范,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调性。
- 目标与扩展字段
基础字段(蓝色)为必填项,确保任务可执行;扩展字段(绿色)如“关联优惠券ID”“自定义转化目标”,便于业务灵活配置与效果追踪。
#### 2.2 防打扰机制:尊重用户的注意力
- 全局频控
设定用户每日/每周接收消息总量上限,并按渠道(短信/Push等)分别管控。结合历史数据,分析消息频次与退订率的相关性,动态优化阈值。多任务并发时,需通过优先级或排重规则筛选最优触达组合。
- 单任务限频
即便全局未超限,也应防止单一任务反复触达。例如:“连续7天向未购用户推送促销”任务,可设置“每人每周仅接收1次”,避免信息疲劳。
#### 2.3 资源与权限管控

- 资源配额:内部使用需关联部门预算;若开放给商家,则采用资源包模式(如短信条数预购),Push等敏感渠道通常不对外开放。
- 审核流程:复用公司现有权限体系,关键任务需经多级审批,确保内容合规、人群精准。
---
三、人群圈选:从标签到行为的智能分层
#### 3.1 基于行为分析平台(如神策)的圈人逻辑
将筛选条件分为三类:
- 用户属性:性别、地域、会员等级等静态标签;
- 用户行为:基于埋点事件(如浏览、搜索、加购)及其属性(商品类目、页面路径);
- 行为序列:复合条件,如“浏览A商品后3天内未下单”。
支持多层级“与/或”逻辑嵌套,灵活构建复杂人群。
#### 3.2 基于行为标签的简化圈选(如京东商家版)
将高频行为预定义为标签(如“近7日加购未付”),用户通过勾选标签快速圈人,操作门槛低,适合非技术背景运营。
#### 3.3 实践中的融合设计
在“快缩短网址”项目中,我们取二者之长:
- 拆分行为维度:
- 售前行为:注册、登录、浏览、搜索、收藏;
- 交易行为:下单、支付、退款、复购。
- 结构化筛选器:左侧分类导航,右侧条件拖拽组合,避免初版“点击顺序即标签顺序”导致的逻辑混乱。
> 曾踩之坑:首版模仿电商后台,用户点击即添加条件,标签顺序完全依赖操作路径,导致复杂人群难以维护。重构后引入“分组容器+逻辑运算符”,显著提升可读性与灵活性。
---
触达系统并非冰冷的消息管道,而是承载用户价值与品牌温度的交互界面。在“快缩短网址”(suo.run)的实践中,我们始终相信:克制的触达,才是高级的关怀。唯有在精准与尊重之间找到平衡,方能让每一次“触摸”,都成为用户愿意回应的轻声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