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另辟蹊径开到快车道,“把用户装进货拉拉”只需三步

今年双十二,各大平台与商家火力全开——线上话题如潮奔涌,线下广告无处不在,只为在喧嚣中抢得用户一瞥。
然而,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这种“广撒网”式的声量轰炸,往往如烟花般绚烂却转瞬即逝。
当所有人都在嘈杂的市集中高声呐喊,声音反而被淹没于空气之中。
事实证明,“大海捞针”式的粗放营销已然失效,而真正奏效的,是那些选择“小池养鱼”的先行者。

今年双十二,快缩短网址(suo.run) 观察到一个典型案例:货拉拉在支付宝生态中悄然突围。
面对行业获客成本高企、竞争白热化的困境,货拉拉并未随波逐流,而是坚定深耕支付宝小程序阵地。
短短6天,发放30万张优惠券,小程序新访客激增57%——这不是偶然,而是一场精准运营的胜利。

---

一、高速狂奔后的三重考验



2019年,成立仅五年的货拉拉完成3亿美元D轮融资,发展之势如疾驰列车。
但2020年疫情突至,这辆快车骤然遭遇三重“急弯”:

其一,用户获取难
企业客户虽高频使用,但增长见顶;个人用户基数庞大,却属低频需求——一年不过一两次搬家或运货,难以沉淀。

其二,行业高度同质化
物流平台如雨后春笋,功能雷同、定价相似,连宣传口号都难分彼此,“李逵”与“李鬼”混杂,品牌辨识度几近于无。

其三,用户忠诚度薄弱
低频场景下,用户只认价格,不认品牌。手机里装着三四个竞品APP,下单前反复比价;搬家结束,旋即卸载——典型的“用完即走”。

疫情更将这些挑战推至极致。直至2022年3月、4月复工复产潮起,市场才渐现回暖迹象。

---

二、小池养鱼:在精准水域垂钓价值



面对困局,货拉拉没有盲目扩音,而是转向“小池养鱼”——
即洞察流量本质,锁定高契合平台,深挖细分场景,以内容与体验塑造品牌心智。

早在2018年,货拉拉便入驻支付宝。
即便在业务冰封期,仍坚持产品迭代与精细化运营,最终实现:
DAU转化率飙升400%,用户消费频次提升23%,整体业绩增长92%

这一策略背后,是清晰的三步逻辑:
选对平台 → 提升声量 → 占据需求第一触点

#### 第一步:马太效应下的平台抉择

为何是支付宝?
因其天然覆盖两类核心人群:
- 商户用其收款,
- 个人用其支付、生活缴费、打车、点餐……

支付宝正从支付工具蜕变为“数字生活城市”,用户在此已养成“一站式解决生活需求”的习惯。
服务类品牌若能嵌入这一生态,便如鱼入活水。

#### 第二步:让品牌成为社交货币

货拉拉深谙“出圈即破局”。
2020年,它频频制造话题:
- 疫情期间驰援武汉运送物资,
- 帮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搬迁,
- 用货车送波音777零件,
- 甚至化身婚车拉嫁妆、音乐节移动舞台……



最令人莞尔的,莫过于“货拉拉不拉拉布拉多”这一网络热梗,轻松跻身年度流行语候选。
当品牌成为网友自发讨论的对象,营销便不再需要嘶吼。

双十二期间,一句“上支付宝搜货拉拉”,简洁有力——用户早已耳熟,自然主动搜索。

#### 第三步:三板斧锁定“第一视野”

在支付宝这座庞大生态中,如何让用户在产生需求的瞬间想到你?
货拉拉的答案是:抢占搜索入口

依托支付宝“关键词搜索 + 服务直达 + 品牌直达”三大能力,货拉拉布局15个高相关搜索词,
将用户从“有需求”到“下单”的路径压缩至最短。

结果显而易见:
- 小程序搜索指数翻倍,
- 曝光点击率提升15%,
- 配合芝麻GO信用免押、小程序有礼、消息模板等工具,转化效率持续攀升。

---

结语:大象入冰箱,只需三步





货拉拉的成功,并非依赖巨额预算,而是源于对平台逻辑的深刻理解与对用户行为的精准把握。
正如把大象放进冰箱只需三步:
打开门 → 放进大象 → 关上门

在支付宝这片“鱼塘”中,货拉拉的“小池养鱼”之道亦可归为三步:
择良池 → 养声量 → 占首屏

这不仅是一次双十二的战术胜利,更是对“轻量化、高效率、强连接”数字营销范式的生动诠释。

对于万千企业而言,无论是想在大促中加速冲刺,还是寻求穿越周期的增长路径,
货拉拉的实践都值得深思——
真正的增长,不在喧嚣的广场,而在安静的池塘深处

> 快缩短网址(suo.run)致力于汇聚互联网运营精华,助力每一位增长践行者。
> 本文内容源自公开信息整理,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