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如海的互联网世界中,用户早已不再是稀缺资源,而获取并留住真正有价值的客户,已然成为每一家互联网企业必须直面的核心命题。
当流量红利悄然退潮,获客成本节节攀升,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增长逻辑。此时,提升用户留存率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维系一位老用户的成本,远低于拉新所需投入;而许多高成本获取的新用户,往往在完成一次“薅羊毛”后便悄然离去,徒留一地鸡毛与沉没成本。
破局之道,首在思维之变。
以微信公众号为例,若欲提升文章阅读量,传统路径无非两条:其一是扩大粉丝基数——粉丝越多,阅读量水涨船高;其二是优化打开率——通过“标题党”、社群推送等手段刺激点击。然而,当用户规模触及天花板,增长便只能寄望于转化率的微调。但这类“概率式增长”终究杯水车薪:即便优化广告素材、打磨落地页,所能撬动的增长也极为有限。
于是,一种更具深度与温度的思维范式应运而生——超级用户思维。
B站的崛起,正是这一理念的绝佳注脚。它并未急于泛化用户,而是深耕亚文化圈层,精心培育一批高度认同平台价值的“超级用户”。这些用户不仅是高频互动者、持续消费者,更是品牌最忠实的布道者。他们自发传播内容、推动社区裂变,并在文化共鸣中形成强大的聚合效应,最终助力B站破圈而出。
相较于冰冷的概率优化,超级用户思维的价值在于:
- 显著降低增长成本:无需依赖昂贵的外部流量唤醒沉睡用户;
- 激发自然裂变:热爱驱动分享,口碑带来新增;
- 构筑稳定护城河:超级用户构成可预期的流量池与现金流,成为企业在风浪中的“定海神针”。
在这一范式下,增长公式被重新定义:
增长 =(超级用户数 × 单用户变现力)× 裂变系数

然而,超级用户思维亦非万能良方。
其一,并非所有业务都适配此模式——如淘宝这类综合性电商平台,用户需求高度分散,难以聚焦形成强认同群体;
其二,超级用户天然稀缺,当企业迈入规模化阶段,增长重心势必从“深度运营少数人”转向“广度覆盖大众市场”,此时两类用户利益或生冲突,需以战略智慧打通关节,实现跃迁式突破。
归根结底,增长的本质,是创造需求。
前半程,我们致力于拓展用户边界;
后半程,则需深挖用户价值的多维可能——从一次性交易到终身关系,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共创。

唯有如此,方能在喧嚣的数字浪潮中,锚定属于自己的长期主义航向。
——本文由「快缩短网址」(suo.run)特别呈现,让每一次链接,都通往更深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