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品牌与策略,不谙洞察与概念提炼,你便只是个文字的搬运工。
凯迪拉克去年一则广告——“没有后驱,不豪华”——引发广泛争议。乍看之下,这句文案粗粝直白,甚至被质疑“不够奢华”。但若仅以表象评判,便错失了其背后深藏的品牌战略与市场野心。

观众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三点:
其一,大字铺满屏幕的视觉呈现被认为粗糙、缺乏精致感,与“豪华”二字格格不入;
其二,内容看似无厘头——“没有围巾,不算阿姨”“没有自拍,不算健身”……与汽车、后驱毫无关联,创意被指“胡说八道”;
其三,也是最核心的质疑:后驱何以成为“豪华”的代名词?毕竟,五菱宏光亦是后驱,而众多豪华车型早已普遍采用后驱布局,凯迪拉克此举是否在强调一个非独占性优势?
然而,若跳出主观感受,回归市场现实,便会发现:这则广告并非一句孤立的口号,而是一场精准的战略宣战。
在中国豪华车市场,BBA(奔驰、宝马、奥迪)稳居第一梯队,占据七成以上份额。奥迪虽曾领跑,却因品牌形象趋于保守,在消费主力年轻化、个性化趋势下逐渐式微。与此同时,凯迪拉克作为第二梯队领头羊,正面临雷克萨斯ES强势崛起、沃尔沃S90紧追不舍的夹击。
尤其在中大型豪华轿车细分市场,凯迪拉克CT6的直接对手正是雷克萨斯ES、沃尔沃S90、奥迪A6L,以及大众辉昂、丰田皇冠等。而这些竞品中,除宝马5系、奔驰E级(部分四驱)及皇冠外,其余清一色为前驱车型。
于是,“没有后驱,不豪华”便不再是一句空洞修辞,而是一记直击要害的竞争宣言——它并非宣称“有后驱即豪华”,而是巧妙指出:那些标榜豪华却采用前驱的车型,本质上并不符合真正驾驶者对“豪华”的定义。
这背后,是凯迪拉克试图重塑豪华标准的雄心:将自己与BBA并列,将奥迪、雷克萨斯、沃尔沃划入“不够纯粹”的阵营。这不是自嗨,而是进攻。
再看目标人群——中国豪华车消费早已从公务采购转向私人购买,年轻一代更看重个性、驾驶质感与品牌态度。凯迪拉克“新美式豪华”的定位、“所有伟大,皆源于勇敢开始”的品牌精神,正契合这一转变。那则看似夸张的广告,恰恰是对传统豪华话语体系的一次挑衅与重构。
真正的文案,从来不只是遣词造句的游戏。

正如潘婷在全球反复讲述“Shine”(闪耀)的故事:从泰国聋哑少女拉响《D大调卡农》的泪目瞬间,到“内强外柔”“焕发光彩”“改头换面”的系列主张,所有语言都围绕“健康秀发带来自信光芒”的核心价值展开。其VI系统以金色为主调,产品命名如“白金双管”“钻石双管”,无不强化“闪耀”这一品牌基因。
写得出“闪耀”,不难;但若不知潘婷为何要“闪耀”,便永远写不出打动人心的文案。
同理,“没有后驱,不豪华”之所以成立,并非因其修辞精妙,而在于它精准锚定了市场格局、竞争弱点与用户心理。若你只看到“谐音梗”“洗脑句式”或“视觉粗糙”,却看不见凯迪拉克在BBA阴影下突围的决心,那你确实只是在搬运文字。
学文案,先学品牌。
懂策略,方能言之有物。
否则,纵使熟读百篇模板、千种套路,也不过是在修辞的迷宫中打转,永无破局之日。
——快缩短网址 suo.run,让每一次链接,都直指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