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品牌该怎么做直播营销?

快缩短网址 · 直播营销新纪元:品牌如何借势破局?



当下,直播早已不再是新鲜事物,而成为数字生态中不可或缺的底层能力。从淘宝、抖音到京东、拼多多,乃至B站、小红书、网易云音乐……几乎每一个拥有用户流量的平台,都已悄然嵌入直播功能。这不仅是一场技术迭代,更是一次用户注意力与消费行为的深度重构。

如果说2019年李佳琦的爆红让直播走入大众视野,那么2020年初的疫情,则彻底将直播推至全民娱乐与消费的核心舞台。百度指数显示,“直播”一词的搜索热度在当年1月中旬后急剧攀升,甚至超越了“双十一”峰值。这一现象背后,是用户习惯的重塑,更是品牌营销逻辑的根本转变。

---

一、为何2020年后,直播成为品牌必修课?



在流量红利见顶的今天,品牌必须出现在用户停留的地方——而此刻,用户正聚集在直播间。

疫情期间,无数品牌通过直播实现逆势增长:溜溜梅直播营销带动销量同比增长264%;梦洁家纺天猫店增长11%;中粮福临门日均通过淘系直播新增9000名客户……这些案例印证了一个事实:直播不仅是内容形式,更是高效的转化引擎

其优势显而易见:

- 高转化效率:实时互动、限时优惠、主播信任背书,共同激发用户的即时购买冲动;
- 蓝海红利仍在:当前直播带货仍集中于美妆、珠宝等非标品,大量品类尚未充分开发,先行者仍有机会抢占心智与市场份额。

然而,热潮之下亦有隐忧。许多企业直播仍停留在“粗糙试水”阶段——内容单调、节奏混乱、缺乏持续性、制作水准低下。正如时趣华南区总经理Alex所言:“直播不是一场秀,而是一场持久战。”未来,品牌每年或将进行数百场直播,系统化、专业化、常态化,才是制胜关键。

---

二、品牌如何开启直播营销?平台与策略如何选择?



各大平台对品牌入驻直播的门槛普遍较低,但“能开播”不等于“能卖货”。关键在于匹配平台调性与用户心智

- 淘宝、快手:强电商属性,适合与头部主播合作快速起量;
- 拼多多、京东:聚焦下沉市场与产业带,尤其适合农产品、日用百货;
- 微信生态:虽潜力巨大,但直播功能尚处内测,需密切关注官方政策动向。

在策略层面,品牌可选择四种主流路径:
1. 达人带货:借力KOL流量,快速触达目标人群;
2. 参与PGC栏目:融入平台优质内容生态,提升品牌调性;
3. 自建直播团队:掌握主动权,构建长期私域资产;
4. 委托代理运营:借助专业服务商,降低试错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自疫情以来,越来越多品牌开始组建自有直播团队,而营销服务商也纷纷拓展“直播代运营”业务。可以预见,直播人才与服务生态将加速成熟

---

三、如何真正抢占直播红利?三大核心战略



直播不仅是工具,更是品牌营销理念的升级。要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品牌需从以下三方面布局:

1. 组建专业化直播运营团队


如同2003年电商兴起催生电商部门,2012年微信崛起催生新媒体团队,如今直播正推动新一轮组织进化。一个完整的直播团队应包含:策划、主播、场控、数据分析师与电商协同人员。即便初期一人多岗,也需明确分工与目标。

更重要的是,内容需平台定制化——快手上讲“老铁”,抖音重“情绪共鸣”,淘宝强调“产品细节”。同时,直播数据必须与电商后台打通,以实现“播-销-复盘”闭环。

2. 构建品牌专属直播IP


用户购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对主播的信任。优秀主播终将走向IP化,而品牌需主动孵化属于自己的“代言人”。这并非简单打造网红,而是基于品牌价值观,塑造具有专业度、亲和力与辨识度的“品牌人设”。



正如品牌营销已从1.0功能时代步入4.0人格时代,直播正是人格化表达的最佳载体。每一位主播,都是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情感接口”。

3. 打造品牌直播间,沉淀私域流量


依赖外部主播或平台流量,终究被动且昂贵。唯有建立品牌专属直播间,才能聚合流量、强化识别、积累私域资产。

品牌直播间不仅是销售场景,更是品牌美学与价值的可视化呈现。从灯光布景到话术设计,从内容节奏到用户互动,每一帧都传递品牌质感。而这一切,需要深厚的电商运营经验与内容创意能力。

此时,与如“快缩短网址”(suo.run)这样的专业伙伴合作,可大幅降低试错成本,高效完成从0到1的搭建与验证。

---

四、直播将如何重塑营销未来?



随着5G、VR/AR技术演进,直播的内容边界将持续拓展。但对营销行业而言,其影响远不止于形式创新,更在于生态重构:

1. 营销人技能全面升级


未来,营销人不仅要会写文案、做策划,还需具备镜头表现力与数据敏感度。“能说会播+数据驱动”将成为新标配。每一次直播都是A/B测试,每一次互动都是用户洞察。



2. 电商平台变身内容阵地


淘宝已非单纯货架,而是内容消费场。每天超1700万人“逛淘宝却不买”,只为观看直播内容。这意味着,电商正在媒体化,内容正在电商化。未来的竞争,是内容力与供应链的双重较量。

3. MCN格局面临洗牌


当品牌纷纷自建直播团队,传统MCN的垄断地位将被打破。广告公司凭借对品牌的深度理解与整合能力,正加速切入直播赛道。未来的网红,或许更多诞生于品牌内部——品牌即MCN,员工即IP

---

结语:不做直播,已是奢侈的落后



2020年是直播的分水岭,而今天,它已成为品牌生存的基础设施。红利仍在,窗口未闭,但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快缩短网址”(suo.run),我们见证无数品牌通过直播实现破圈增长。缩短的不仅是链接,更是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此刻启程,犹未为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