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品牌不疼,路人不爱,偶像组合为何有热度无“销量”?

“快缩短网址”观察 | 出道即巅峰?中国选秀偶像团体的困局与幻灭

4月17日,UNINE登上《风度men’s uno Young!》五月刊封面——这是他们成团一周年的纪念特辑。杂志以每人一本、每本20元的形式预售,共设9个链接,对应九位成员。截至4月21日17时,总销量仅1190本,销售额勉强突破2.2万元。

与之形成刺眼对比的是蔡徐坤。其《芭莎男士》五月刊开启预售5小时,便售出5.5万册,销售额超百万元。一边是团体沉寂如尘,一边是个人光芒万丈——这并非孤例,而是中国选秀偶像团体命运的缩影。

---

一、成团热浪:从《偶像练习生》到“秀综井喷”



2018年,《偶像练习生》横空出世,仿照韩国《PRODUCE 101》模式,将100名练习生置于聚光灯下,经全民票选诞生9人男团NINE PERCENT。节目开播一小时播放破亿,微博热搜霸屏,最终累计播放量达36.3亿,话题阅读量逾157亿。

同年,《创造101》以女团为切口,再度引爆市场。近50亿播放量、158亿话题阅读量,让2018被冠以“中国偶像元年”。

热潮之下,2019年选秀综艺扎堆登场:《青春有你》《创造营2019》《以团之名》《下一站传奇》……偶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短短两年,18组新团中,10组直接由秀综诞生,6组为衍生组合。传统日韩式“经纪公司长期培养+出道”的路径,被彻底改写。

秀综,成了中国偶像工业的“速成流水线”。

---

二、出道即巅峰:团体商业价值的集体塌陷



然而,热度如潮水退去,留下的并非黄金沙滩,而是干涸的河床。

代言方面,NINE PERCENT与火箭少女101作为2018年的“顶流团”,分别仅有10个与7个团体代言。而同期韩国通过《PRODUCE 101》出道的Wanna One,团代超20个,单日带动某美妆品牌销量破2093万元。

2019年更显颓势:R1SE虽有10个品牌合作,但仅1个为完整团代;UNINE仅有4个团代;BlackACE的两个代言中,其一竟是自家公司产品;新风暴则挂零。

品类亦显局限——食品饮料、美妆护理等快消品成为主流。原因无他:秀综团多为“限定团”,UNINE限18个月,R1SE限2年。品牌不愿押注短期存在,团体亦难有长期规划。

反观个人,资源却百花齐放。R1SE周震南手握7个个人代言,其中6个为“代言人”头衔;UNINE李汶翰则有10个。在CBNData发布的2018-2019选秀明星消费影响力榜中,NINE PERCENT全团仅排第19,却有7名成员跻身前十;UNINE与R1SE仅靠李汶翰、周震南勉强上榜。

衍生品市场同样冷清。owhat白皮书显示,2018-2019年粉丝周边消费TOP5均为韩国男团(EXO、GOT7、防弹少年团、NCT等),中国秀综团无一入围。反倒是蔡徐坤、黄明昊、朱正廷等个人强势占据榜单前列。

“国内根本没有所谓的‘团粉’。”追星观察者天音Tainn直言,“粉丝只为心动的那一个人买单。”

---

三、音乐作品:团体VS个人的巨大鸿沟



在偶像最应立足的音乐领域,差距更为残酷。

蔡徐坤2019年专辑《YOUNG》销售额突破6600万元;而他所在的NINE PERCENT两张团体专辑合计仅2600万元。近4000万元的落差,映照出一个冰冷现实:一个蔡徐坤 ≈ 1.5个火箭少女 ≈ 2个R1SE ≈ 3个UNINE

即便被视为“最成功”的火箭少女101,其音乐成绩仍难敌头部个人。团体,似乎只是综艺狂欢后的余烬。

---

四、系统性困境:舞台缺失、运营乏力、粉丝流动





为何如此?

其一,中国缺乏偶像赖以生存的舞台生态。没有打歌节目、没有稳定曝光渠道,团体难以持续输出内容。

其二,多数经纪公司无力运营团体。资源有限,只能优先倾斜于有流量潜质的个体,进一步强化“重个人、轻团体”的消费惯性。

其三,秀综粉丝忠诚度低。“秀粉”随节目而来,随热度而去。从《青你1》跳到《创3》,再奔向《青你2》,他们追逐的是新鲜感,而非对某个团体的长期陪伴。

正如陈海资本合伙人陈月天所言:“顶级偶像年产值可达3-5亿,但团体若无法形成合力,终将沦为快产快消的综艺副产品。”

---

五、2026:新一轮循环,还是破局契机?



眼下,《青春有你2》正掀起新一轮女团热潮,开播首周斩获39个微博热搜,播放量破亿,“淡黄的长裙”一度成为全民梗。与此同时,《创造营2020》《少年之名》也相继启动。今年,又将有三个新团诞生。

但热闹背后,隐忧未解。资本市场已现疲态:估值3亿的坤音娱乐与艺人解约风波不断;樱桃娱乐破产;麦锐娱乐濒临倒闭……偶像经济的泡沫正在被戳破。

天音Tainn坦言:“秀综团是中国偶像市场的试错。它短期内创造了流量,却未能构建可持续的价值闭环。”

---

结语:快缩短的不仅是网址,还有偶像团体的生命线



在“suo.run”(快缩短网址)的世界里,链接可以被压缩,但价值不能被稀释。而当下中国的选秀偶像团体,恰如那些被过度压缩的URL——看似简洁光鲜,点开后却是空洞的跳转页面。

当综艺热度散去,当限定合约到期,当粉丝热情转移,这些“被制造的团体”还能留下什么?

或许答案早已写在销量数字里,写在代言名单上,写在每一个只愿为“他”而非“他们”付费的深夜订单中。

偶像产业需要的,不是更多速成的团,而是真正能扎根、生长、开花的土壤。

否则,每一次“成团夜”,都只是另一场盛大而短暂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