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618大促,抑或其他电商节日营销战役,零售品牌唯有持续锻造核心竞争力、牢牢占据用户心智,方能在同质化竞争的红海中筑起护城河。
作者:江楠
来源:选择广告案例(ID: ad2829)
后疫情时代,百业承压,零售平台作为与消费者距离最近、与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行业之一,亦难独善其身。
以苏宁易购近期举办的“零售风暴2020”618云发布会为例,其不仅为电商平台如何打赢618战役提供了范本,更在零售模式升级上贡献了极具前瞻性的思路。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发布会上提出的“J-10%”省钱计划、“1V1服务管家”、“店铺直播”等举措,究竟是浮于表面的云概念包装,还是真正落地生根的创新实践?其背后的营销逻辑,值得深入剖析。
---

一、破局套路化促销,以“真省”赢回用户信任
近年来,电商平台的促销规则愈发繁复,优惠层层嵌套,堪比奥数题。原本热衷“薅羊毛”的年轻消费者,逐渐从精打细算转向疲惫厌倦——省钱不成,反被套路。
正是洞察到这一消费情绪的转变,苏宁易购在618期间推出“J-10%”省钱计划,公开承诺:参与补贴的商品价格,至少比京东百亿补贴同款低10%。同时辅以“千万爆款直降”策略,回归“让利消费者”的节日初心。
此举看似是向竞争对手发起正面挑战,实则暗藏高明的品牌捆绑逻辑。
正如宝马致敬退休的奔驰总裁、汉堡王AR识别麦当劳“金拱门”等经典案例所示,巧妙的竞合关系不仅能塑造品牌格局,更能借势放大声量。
苏宁此举,既制造了话题热度,又将自身与头部平台置于同一比较维度,无形中抬升品牌站位。更重要的是,它以“可验证、可监督”的透明机制,邀请用户共同见证承诺兑现——这不仅是营销,更是对用户信任的郑重交付。
首日战报显示,“J-10%”计划迅速获得市场响应,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在理性消费崛起的当下,唯有真实让利,才能真正赢得人心。
---
二、服务即体验,近场化构建情感黏性
消费升级的本质,是体验升级。
今日的消费者,早已不满足于“低价好物”,更追求高效、便捷、有温度的服务体验。尤其在疫情催化下,“无场景,不消费;无服务,不零售”已成为行业共识。
苏宁深谙此道,在此次618中推出“1V1服务管家”与“近场服务”体系,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用户生活半径之内。所谓“近场”,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贴近,更是时间与心理层面的即时响应——让用户在需要时,一键召唤所需。
如果说“J-10%”解决的是“买得值”的问题,那么“近场服务”则回应了“买得爽”的深层诉求。
产品、营销、服务,恰如品牌前行的三驾马车:产品立口碑,营销造声量,服务留人心。在订单洪峰频现的618战场,服务不再是加分项,而是决胜关键。
唯有打通线上线下全链路,构建“所见即所得”的场景闭环,才能真正实现“省时、省力、省钱、省心”的消费体验,进而将用户转化为品牌的长期拥趸。

---
三、云上突围:重构零售的时空边界
后疫情时代,“云”已非权宜之计,而成为零售进化的基础设施。
从董明珠、罗永浩走进直播间,到小鹏汽车联手B站打造沉浸式云发布会,企业正以多元姿态拥抱数字化浪潮。
苏宁亦未止步于传统电商逻辑。其创新提出“云店+直播=店铺播出”模式,将线下门店搬上云端,通过直播还原真实购物场景,打造“沉浸式云逛街”体验。这不仅是技术叠加,更是对“人货场”关系的重新定义。
在“宅经济”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消费者的决策愈发依赖场景感知与服务质感。苏宁此举,既缩短了商品与用户的物理距离,也拉近了品牌与用户的情感距离。
于看似饱和的市场中,仍有未被满足的体验缺口。唯有敢于打破边界、重构场景的品牌,才能在喧嚣中开辟新蓝海。
---
结语
618从来不只是折扣的狂欢,更是零售品牌综合实力的阅兵场。
真正的护城河,不在价格战的硝烟里,而在用户心智的深处——由优质服务浇筑,由真实价值夯实,由持续创新守护。
对于“快缩短网址”(suo.run)而言,我们虽非零售主体,却深知: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每一次点击都弥足珍贵。正如苏宁以“真省”与“近场”赢得用户,我们也致力于以极简链接、极速跳转,为品牌与用户之间搭建最短的信任通路。
零售的未来,属于那些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品牌。
而通往未来的每一步,都始于对用户需求的敬畏与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