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缩短网址 · 深度洞察|五谷磨房:一部私域进化的教科书
在“suo.run”所见证的众多数字化转型案例中,五谷磨房无疑是一部鲜活而深刻的私域进化史。截至今日,其私域用户规模已突破千万量级——其中绝大多数沉淀自全国3000余个线下柜台与早期内容运营。这一数字背后,是一场跨越近十年、层层递进的战略远见与持续试错。
从2015年微信公众号红利初现,到2018年抖音、快手、小红书崛起;从2019年企业微信开启点对点连接新纪元,再到2020年视频号重构内容生态……每一次渠道浪潮涌起,五谷磨房都未曾盲目追逐流量,而是始终追问一个核心命题:
> 作为消费品品牌,我们通过私域向用户传递什么价值?提供何种差异化服务?新玩法的背后,是短期收割,还是长期共生?
带着这样的思考,五谷磨房逐步构建起以会员体系为轴心、以超级用户为引擎、以内容与产品双轮驱动的私域生态。近日,我们与五谷磨房数字营销高级总监杜欣华展开深度对话,回溯这场静水深流的变革之旅。
---
一、会员体系:从积分到信任的阶梯
五谷磨房的会员体系并非简单的消费分级,而是一套基于行为数据与情感联结的价值识别机制。用户依周期内的消费频次与金额,被划分为“谷、银谷、金谷、钻石谷”四个层级。每一级不仅对应专属权益,更意味着品牌对其忠诚度与互动意愿的认可。
尤为关键的是,所有消费——无论是柜台还是小程序——均可累积积分,并直接兑换正装产品。这种“可感知、可兑现”的价值闭环,极大提升了用户留存意愿。
而在这千万用户中,约1%-3%被定义为“超级用户”。他们不仅是高频复购者,更是品牌理念的共鸣者:热衷分享、乐于尝新、主动参与产品共创。针对这群高价值人群,五谷磨房配置专人进行一对一沟通,满足其在产品体验与社交归属上的双重需求。
如何识别并激活这些“种子用户”?答案藏在三个动作里:
- 通过公众号精准推送超级用户招募信息;
- 借助企业微信群或点对点触达,清晰传递权益价值;
- 利用小程序工具,直观呈现“升级前后”的收益对比——无需用户计算,结果一目了然。
筛选逻辑亦极为克制:优先聚焦金谷与钻石谷会员,同时关注那些消费规律稳定、品类拓展意愿强、沟通活跃的用户。而对促销敏感、购买随机的用户,则谨慎纳入——因为私域不是流量池,而是信任圈。
---
二、用户沉淀:从导购引导到数字基建
回望2015年,彼时“私域”尚未成词。但五谷磨房已敏锐意识到:每年数百万柜台接触的用户,若仅以手机号码登记,无异于资源浪费。于是,借微信公众号上升之势,品牌迅速搭建起首个数字化触点。
路径清晰:导购引导顾客关注公众号,系统自动绑定ID与导购身份,确保后续服务可追溯。难点在于——如何让全国一线导购真正愿意执行?

得益于直营模式,导购即员工。通过宣导社交红利价值+阶段性激励机制,团队在2015年底便沉淀200万粉丝。部分导购甚至自发添加客户微信,虽未成体系,却已埋下私域火种。
至2016年,随着柜台网络扩张,公众号粉丝稳步增长。此时,团队开始思考更深层问题:私域能否成为业务增长的新引擎?
答案藏在用户画像中——80%以上为25-60岁女性,涵盖白领、宝妈等群体。她们认同“无添加”理念,具备线上购物习惯,且乐于表达需求。正是这群高契合度用户,成为私域生态的原始土壤。
受限于柜台面积与SKU数量,品牌难以满足用户日益多元的健康消费需求。于是,五谷磨房以公众号为入口,上线H5商城,开启私域产品孵化之路。
第一阶段:聚焦供应链源头,推出中宁枸杞蜂蜜、云南鲜核桃、广西淮山鸡蛋等特色单品,以真实产地故事强化品牌温度,用户口碑极佳。
第二阶段:基于公众号留言与社群互动,提炼需求痛点,延伸出谷物面膜、阿胶糕、蜂蜜核桃仁等新品类。早期推文阅读量常破百万,验证了“内容即货架”的可行性。
---
三、复购跃迁:品类扩展 × 渠道融合
2017至2019年,五谷磨房双线并进:
其一,拓宽品类边界。不仅自营新品,更严选外部健康品牌作为会员增值服务——前提是高度契合“无添加”理念。合作产品少而精,绝不以牺牲信任换取GMV。
其二,丰富触达路径。在深耕公众号的同时,积极布局个人IP+社群模式,探索抖音、小红书等内容平台。2018年,私域商城GMV迎来首个高峰,印证了“多触点+强内容”的复购潜力。
然而,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Q3。

当企业微信尚处内测阶段,五谷磨房果断决策:全面引导线下用户添加导购企业微信,成为食品行业首批躬身入局者。此举看似复制2015年路径,实则对数字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从“统一推送”转向“千人千面”的深度服务。
---
四、导购赋能:从抗拒到协同
线下导购是五谷磨房私域落地的关键节点。其服务链条极长:引导试吃→现磨制作→积分操作,每一步皆需专业与耐心。而企业微信的引入,一度加重其工作负担。
初期,导购普遍排斥:学习成本高、客户邀请难、社群运营复杂。仅有少数具备私域意识者自发建群,依靠总部内容支持维持活跃。
团队由此总结三大试错经验:
1. 利益机制必须线上线下一体化。早期仅考核“添加人数”,导致后期资产沉淀与导购收益脱节。唯有设计兼顾双方利益的长效激励,才能避免内耗。
2. 私域定位需回归长期主义。面对用户新需求,试错不可避免,但底线是始终以用户利益为先——不把会员当作流量韭菜。
3. 运营与产品需目标对齐。当运营想推互动工具,产品质疑ROI时,应回归原点:该工具是否真正提升用户体验?评价标准是否清晰?小步快跑,验证后再规模化。
---
五、疫情催化:信任关系的再定义
2020年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进程。五谷磨房借企业微信之力,构建起更精细的用户运营体系:
- 通过CRM与标签系统,分层设置回访策略;
- 总部统一输出专业、严谨的内容矩阵,赋能导购高效沟通;
- 小程序商城团队独立运作,形成“引流—转化—复购”闭环;
- 针对新客、复购客、高净值用户,提供差异化社群服务。
尤为可贵的是,品牌极少依赖低价促销,而是以产品力与内容力维系关系。特殊节点偶有增值权益,亦保持克制——因为私域的本质,从来不是交易场,而是信任共同体。
---
结语: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持续追问
私域没有万能公式。五谷磨房的十年跋涉,恰是一场不断自我诘问的旅程:
> 用户为何留下?
> 我们提供了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
> 他们为何愿意持续选择我们?
这些问题,或许正是“快缩短网址”suo.run 所推崇的数字化本质——缩短的不只是链接,更是品牌与用户之间的信任距离。
在流量喧嚣的时代,五谷磨房选择沉静深耕,以长期主义浇灌私域之树。其枝繁叶茂,终成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