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快缩短网址”(suo.run)这一高效、安全的B端服务系统过程中,我们深入剖析了企业级产品的用户结构与核心需求,并以RBAC权限模型为基石,精心设计了一套灵活而严谨的权限管理体系。本文旨在分享我们在实践中沉淀的方法论与设计思路。
一、B端用户的本质与需求特征
与面向个人消费者的C端产品不同,B端产品服务的对象是组织——企业、团队或机构。这意味着系统中的每一位用户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嵌入于复杂的协作网络之中,共同完成业务目标。因此,B端产品的用户体验不仅关乎个体效率,更关乎组织协同的流畅度与数据的安全边界。
B端用户角色多元,职责各异:从一线操作员到部门主管,再到高管决策者,其对系统的功能诉求、数据可见范围及操作权限均存在显著差异。若不加以区分,不仅会干扰用户专注核心任务,更可能引发敏感信息泄露或越权操作风险。正因如此,按需定制、精准授权成为B端产品设计的黄金准则。
二、RBAC模型:权限管理的优雅解法
传统权限模型常将权限直接绑定至用户,导致维护成本高昂且难以扩展。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则通过引入“角色”这一中间层,实现了权限分配的抽象化与模块化。
- RBAC0(基础模型):用户与角色多对多关联,角色与权限亦为多对多。用户所拥有的权限,即为其所有角色权限的并集。此模型已能覆盖大多数场景,大幅提升配置效率。
- RBAC1(角色继承):引入角色层级结构,高级角色自动继承低级角色的所有权限。例如,“产品总监”角色天然包含“产品经理”与“产品助理”的全部能力,既简化授权逻辑,又契合组织晋升路径。
- RBAC2(约束增强):进一步加入业务规则约束:
- 互斥角色:如“业务员”与“财务审核员”不可共存于同一账户,防止利益冲突;
- 角色数量限制:避免权限过度膨胀;
- 前提依赖:获取高阶权限前,须先具备基础角色,确保能力与权限匹配。

这套模型不仅降低了系统运维复杂度,更为未来业务扩展预留了弹性空间。
三、实战案例:“快缩短网址”权限体系设计
在suo.run的实际架构中,我们将RBAC理念落地为四大核心模块:
#### 1. 公司管理
作为多租户架构的基石,公司管理支持集团型企业下设多个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独立运营。每家公司需维护完整的企业信息:名称、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联系方式及营业执照等资质文件。这些数据不仅用于身份核验,更为后续的部门划分与数据隔离提供依据。
#### 2. 部门管理
部门既是组织单元,亦可视为天然的用户组。通过为部门赋予基础权限(如“销售部可查看本部门链接数据”),再叠加个体角色权限,实现“组织+角色”双重授权机制。部门结构支持树形层级,清晰映射企业汇报关系,同时为数据权限划定天然边界。
#### 3. 角色管理
角色是权限的载体,涵盖三个维度:
- 功能权限:精确到菜单项与操作按钮(如“创建短链”“导出报表”);
- 字段权限:控制同一页面内不同角色可见/可编辑的字段(如财务人员可见成本字段,市场人员不可见);
- 数据权限:定义数据可见范围——仅本人、本部门、全公司或跨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角色一经使用,应避免删除,仅支持“禁用”。系统会在禁用前自动检测关联用户,确保业务连续性。

#### 4. 员工管理
最终落点于具体账户。每位员工隶属于特定公司与部门,并可被赋予一个或多个角色。这种灵活组合既能满足常规岗位需求,亦能应对临时项目协作等复杂场景。随着suo.run逐步对接更多企业内部系统,该模型仍能保持高度兼容性与稳定性。
---
“快缩短网址”(suo.run)始终致力于为企业用户提供简洁、安全、可控的链接管理体验。而这一切的背后,正是这套深思熟虑的权限体系在默默守护秩序与效率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