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SaaS产品的业务调研避坑指南

快缩短网址|suo.run:SaaS产品经理如何真正读懂业务?



在产品世界中,无论是面向消费者的C端应用,还是服务企业的SaaS平台,理解需求始终是产品设计的起点。然而,C端与SaaS的本质差异,决定了二者在“理解业务”这一命题上的路径截然不同。

C端产品依赖共情——通过问卷、访谈、行为观察,捕捉用户情绪与痛点,提炼出普适性需求;而SaaS产品,则必须扎根于真实业务场景之中。若脱离对行业逻辑与运营流程的深刻认知,所构建的功能极可能沦为“精致的假需求”。

---

一、何为真正的“业务理解”?



对SaaS产品经理而言,“理解业务”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双重视角的融合:

- 宏观层面:洞察行业模式——即该领域通行的规则、价值链结构、盈利逻辑与演进趋势;
- 微观层面:还原操作流程——即企业内部各角色如何协作、信息如何流转、任务如何执行。

二者如经纬交织,缺一则失真。唯有既知“道”(行业规律),又明“术”(操作细节),方能设计出真正契合业务脉络的产品。

---

二、五维穿透:快速掌握一个行业



面对陌生领域,SaaS产品经理需系统化拆解行业认知。我们推荐“五维穿透法”:

#### 1. 行业基础信息
厘清行业发展脉络、市场规模、增长动能,并精准界定产品所服务的业务边界。例如,在快消B2B领域,产品并非覆盖整个零售生态,而是聚焦于仓配协同、门店订货等特定环节。

#### 2. 外部商业环境(PEST模型)
- P(政治):政策导向,如国家对供应链数字化的支持;
- E(经济):成本结构变化,如流量红利消退倒逼效率升级;
- S(社会):用户习惯迁移,如企业主对数据驱动决策的接受度提升;
- T(技术):AI、IoT、低代码等如何重构业务流程。

外部环境决定市场窗口与风险阈值。



#### 3. 内部市场环境
深入产业链上下游关系,识别关键玩家及其互动逻辑。重点在于提炼行业通用业务范式——即便企业间流程各异,其底层目标与约束往往高度一致。

#### 4. 基准企业分析
选取行业标杆(如京东新通路),系统梳理其:
- 目标客群(三四线零售店主)
- 产品服务(仓配一体化)
- 供应链结构(直连品牌+终端触达)
- 核心优势(货源稳定性、终端赋能能力)

标杆企业是行业逻辑的具象载体,亦是需求验证的天然试验场。

#### 5. SaaS竞品分析
聚焦三点:
- 目标用户是否重叠?
- 核心使用场景为何?
- 差异化价值何在?

以京东云为例,“云商”主打社交电商轻量开店,“云峰”则锚定中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清晰的场景切割,正是SaaS产品定位的关键。

---

三、C端 vs SaaS:业务研究的本质差异



| 维度 | C端产品 | SaaS产品 |
|--------------|----------------------------|-----------------------------------|
| 研究对象 | 分散个体,单点决策 | 集中组织,链式决策群体 |
| 研究目的 | 优化体验,激发情感共鸣 | 解决业务问题,提升运营效率 |
| 研究结果 | 共性需求为主 | 个性化强,需抽象共性规则 |

SaaS产品经理常非最终用户,故无法依赖“自我代入”,而必须通过结构化业务还原,在复杂流程中识别可产品化的节点。

正因如此,“隔行如隔山”在SaaS领域尤为真实——每个行业,都是一次从零开始的深度探险。

---

四、SaaS业务研究三步法



为系统化推进业务理解,我们提炼出“三步走”模型:

#### 第一步:定义并选择标杆企业
为何选标杆?因其流程经行业验证,需求具代表性,且具备示范效应。选定后,需进一步刻画其客户画像——规模、业态、痛点、技术成熟度等。

#### 第二步:梳理业务链中的角色
从组织架构出发,识别关键角色(如酒店经理、前台、住客),明确其职责边界与协作关系。警惕“忽略边缘角色”——看似次要的岗位,往往是业务闭环的关键枢纽。

#### 第三步:观察与调研
- 驻场观察:沉浸于真实工作场景,记录任务触发条件、操作路径与协作摩擦;
- 轮岗体验:亲身参与流程,感受痛点强度与解决成本;
- 双维提问
- 流程维度:“近期最耗精力的任务是什么?如何解决?”
- 场景维度:“在XX情境下,你会遇到什么障碍?后果如何?”

同时注意分层策略:头部客户宜深度驻场,普通客户可用问卷+电话高效覆盖;早期重探索,后期重验证。

---

五、实战案例:从零售SaaS切入酒店业



某SaaS厂商欲拓展连锁酒店市场,如何破局?

1. 定义标杆:锁定高端商务酒店——70%以上客源为商务人士,配备会议设施,由专业集团运营;
2. 刻画画像:843间客房,90%回头客,高IT投入,强调效率与服务一致性;
3. 梳理角色:酒店经理(房态管理)、前台(入住/退房)、住客(预订-入住-离店);
4. 还原流程:通过访谈经理、轮岗前台、模拟住客动线,完整复现业务流;
5. 提炼需求:如“动态房态同步”“快速退房无接触结算”“会议预订与库存联动”等。

由此,产品功能不再凭空想象,而是从真实链条中自然生长。

---

六、结语:做行业的“深根者”



SaaS产品的生命力,源于对业务土壤的深度汲取。与其追逐风口,不如沉心扎根——在每一个行业里,做一株坚韧的杂草,哪怕石缝之间,亦能破土而出。

理解业务,不是一次性任务,而是一场持续对话。唯有如此,产品才能真正成为企业运转的“隐形引擎”,而非浮于表面的装饰工具。

> 快缩短网址 · suo.run
> 让每一次链接,都通往价值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