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缩短网址 · 观察 | 盲盒背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汤圆战术”
你或许已听闻:泡泡玛特即将登陆资本市场。
在其长达483页的招股书中,字里行间反复回响着两个字——盲盒。
> “我们的粉丝并不知道他们会抽中哪个具体款式。”
> “这种不可预测性,增强了趣味性,并驱动重复购买。”

短短两句话,道尽了这家曾深陷亏损泥潭的企业如何逆势翻盘。2019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16.8亿元,其中2.49亿元来自自动售货机中的盲盒销售——简单、高效,令人艳羡。
深入拆解后,我们将其策略命名为:汤圆战术。

---
一、何为“汤圆战术”?
想象有人递给你一颗汤圆。
你知道它是汤圆,却不知内馅为何——咬开瞬间,惊喜降临。
这正是“汤圆战术”的精髓:在明确品类预期的前提下,制造产品层面的未知与惊喜。
传统送礼常面临尴尬:对方可能不喜欢。于是西方发展出 Wishlist(愿望清单),提前锁定心意。而在中国含蓄的礼赠文化中,人们转而选择“自购自悦”——自己买礼物给自己,只为那一瞬的意外之喜。
于是,“汤圆式产品”应运而生:你知道买的是什么类别,却不知具体是哪一款。打开那一刻,便是情绪峰值。
泡泡玛特的盲盒,正是这一逻辑的完美载体:盒中有潮玩,但款式随机。确定中的不确定,成就了成瘾性的消费循环。
---
二、汤圆无处不在:你早已为它付费
这种策略,远非新创。回望童年,浣熊干脆面里的《水浒传》卡牌,五毛一包,只为集齐108将——多少人吃面只为卡片?
罗辑思维曾推“惊鸿书箱”,499元一套,内容保密,90分钟售罄8000套;
“花点时间”以月费订阅鲜花,每周送达不同花材,拆包即惊喜;
日本百货的“福袋”,密封售卖,凭运气收获心仪好物;
街角扭蛋机,投币即得未知小物;
甚至娃哈哈也试水“盲水”——开瓶才知口味,首批1000箱秒空。
而游戏行业,更是“汤圆战术”的大师。
抽卡、爆装备、开宝箱……玩家明知概率渺茫,仍愿一次次投入。游戏公司设有“数值策划”,精密调控爆率:既不能高到破坏平衡,也不能低到令人绝望。
据玩家测算,泡泡玛特隐藏款抽取概率约为 1/144(0.69%) ——恰在“可望不可即”的黄金区间。
---
三、三板斧:启动“汤圆战术”的关键
并非所有尝试都能成功。为何有的品牌借此上市,有的却悄然退场?
关键在于三点:圈层认同、极致设计、可控稀缺。
#### 1. 圈层:你看到的,只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
“内群体效应”揭示人性本质:人们天然亲近“同类”,疏离“他者”。
年龄、星座、穿搭、饮食偏好……无数标签可构建细分社群。
真正高明的品牌,不满足于“25-35岁女性”这类粗放画像,而是如Experian的Mosaic系统——将美国消费者细分为71种生活方式与19级财富层级。
例如“Bohemian Groove”群体:45-56岁单身者,居于中小城市,热衷社区、艺术与特定电视频道。
精准洞察,方能精准打动。
#### 2. 颜值即正义:设计感决定传播力
在这个“颜控时代”,高颜值不仅是审美,更是社交货币。
峰瑞资本提出“成图率”概念:用户是否愿意自发拍照分享?
三顿半将咖啡粉做成迷你杯,永璞设计飞碟造型——相较传统条状包装,它们在未饮用前就已赢得印象分。
泡泡玛特重金邀请艺术家打造IP,Molly虽非每款皆爆,但整体视觉体系构筑了极高的辨识度与分享欲。
有预算,就押注成图率。
#### 3. 稀缺:我有你无,方显珍贵
普世之物,难言价值。食盐家家有,唯谣言起时才被疯抢。
而香奈儿曾购入一头纹身猪,制成两只手袋,售价高达50万元——稀缺即溢价。
但稀缺需拿捏分寸:太少则无规模,太多则失珍稀。
因此,初试“汤圆战术”者多以限量活动切入(如盲水、书箱);而成熟玩家如泡泡玛特,则靠产品线接力:Molly占2019年自主IP收入32.9%,Pucky占22.8%——在主力IP热度消退前,必须孵化下一个爆款。
---
四、汤圆虽好,切勿执迷
“汤圆战术”并非万能灵药。
它是在红海竞争中开辟情绪价值的利器,属低投入、高潜力的策略选项。
但泡泡玛特的成功,亦离不开供应链、IP运营、渠道布局等多重能力。其过往亦饱受版权争议与品控质疑。
本文旨在提供一种思维视角——在确定中埋藏未知,在预期里制造惊喜。
或许你的产品,也能裹上一层“汤圆外衣”。
---
> 快缩短网址(suo.run) 致力于为互联网从业者提炼高价值认知。
> 本文观点源自谷仓创业观察,经深度重构与再创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 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