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CRM时代,悄然落幕;CDP的晨曦,已照进商业的每一道缝隙。
若你家附近有一家连锁品牌:线下门店星罗棋布,线上官网、小程序、平台店铺三箭齐发,规模可观——不妨做一场静默实验:
1. 注册会员,递上手机号,结账时亮出二维码,积分与折扣一并落袋。
2. 顺手关注它的微信公众号。
3. 两次下单:第一次买牛肉干,第二次再买一次。
一周后,世界开始对你“说话”:
• 浏览网页时,牛肉干的广告像候鸟般精准降落;
• 地铁灯箱、电梯海报也默契地换上同一主题;
• 公众号推送一条“牛肉干专属券”,点进去,刚好是你最爱的辣味。
这不是魔法,而是CDP(Customer Data Platform)与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在暗处合奏。它们比CRM更轻、更静、更锋利,像月光下的手术刀,不动声色地切开消费者的欲望。

一、CRM、DMP、CDP:三把钥匙,三道门
1. 数据源
• CRM:只握第一方数据——姓名、电话、订单、积分,像一本工整的账簿。
• DMP:偏爱第二方与第三方数据——Cookie、Device ID、广告点击,像一阵风,吹过就散(90天遗忘)。
• CDP:兼收并蓄,第一方为主,二三方为辅,把每一次点击、驻足、徘徊都铸成可回溯的指纹。
2. 服务对象
• CRM:销售部——“已成交的人,请再回来。”
• DMP:广告部——“陌生人,我为你量身定制一条广告。”
• CDP:用户运营部——“无论你是过客还是老友,我都要让你留下故事。”

3. 数据生命
• CRM:静态标本,交易即终点。
• DMP:流星,划过即焚。
• CDP:长河,涓滴汇成大海,随时可捞起任意一滴。
二、CDP的四大杀招
1. 全域身份缝合:官网Cookie、小程序OpenID、门店会员卡、支付流水……碎片归一,拼出完整的人。
2. 实时意图捕捉:浏览时长、鼠标轨迹、加购未购、离店路线,毫秒级回传。
3. 千人千面编排:同一幅海报,A看到“亲子票”,B看到“情侣票”,C看到“独行侠套餐”。
4. 跨渠道协同:短信、推送、企微、电梯屏、车载屏……像交响乐团,同一乐谱,不同声部。
三、如何选型
• 若触点稀疏(社区超市、街边面馆),CRM足矣。
• 若行为数据即生命线(APP、游戏、内容平台),CDP是刚需。
四、一个旅行APP的CDP实战
1. 匿名期
用户下载后搜索“南极”,系统即刻为其建档“U_847105”,标签:高隐私、浅兴趣、潜在高客单。
2. 破冰期
推送“南极磷虾1元试吃”,用户下单并留下姓名、电话、地址——身份从0到1。
3. 注册期
短信+APP双通道推送“武汉极地海洋公园家庭票”,用户注册并购买两大一小。标签更新:已婚、有娃、亲子场景敏感。
4. 画像扩张
基于“极地+亲子”,继续推送冰雕展、亲子营地、郊区一日游,层层递进。
5. 关系沉淀
邀请关注公众号,绑定订单、客服、攻略、社群,形成私域闭环。
6. 长期共舞
无论用户卸载APP、转战小程序,或在社群潜水,CDP始终如影随形,记录他爱看的图文、偏好的出行半径、常用的支付方式,再反哺下一次触达。
尾声
当流量红利退潮,CDP成为新的河床。它不说话,却让每一次点击都有回声;它不露面,却让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多了一条看不见的纽带。
若想亲手触摸这条纽带,欢迎登陆 suo.run——「快缩短网址」不仅缩短链接,更把每一次跳转沉淀为可运营的数据资产。
让每一厘米流量,都长出新的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