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夜色尚未降临,李佳琦与薇娅的直播间已先声夺人——双十一的第一声战鼓,被10亿元定金擂得震天响。前一日,李佳琦携表妹刘柏辛释出单曲《买它》,760万次播放为狂欢暖场;薇娅则以“买一送一”的爆品杀上热搜。距离11·11尚有二十余日,两人的预告与清单已轮番霸占微博榜单,阅读与讨论量动辄十数亿。屏幕之外,有人忙着抄作业,有人哀嚎钱包失守;屏幕之内,品牌方的心跳与主播的倒计时同频共振。
一、赔本也要占坑:直播间的“黄金囚笼”
傍晚六点,李艾嘉收到朋友微信:“今晚李佳琦,务必蹲守。”预告里满是陌生却诱人的折扣。她点开直播,情绪被弹幕裹挟,玉泽、完美日记、花西子……一一下单。直到屏幕黑掉,理智才缓缓归位。她自嘲:“第一次听说这些牌子,就是在直播间。”
直播间像一座磁场:品牌以最低价、坑位费、高佣金换取秒罄的神话。某海外乳企为进薇娅直播间,备150万库存、交3万坑位费、让出20%佣金,仍算“入门券”。梦洁股份七次携手薇娅,累计销售额不足两千万,利润稀薄得像纸。即便如此,品牌仍前赴后继——在这里,销量是确定的,利润是次要的;曝光才是硬通货。

二、新贵与老牌:同一条流量钢丝

传统品牌把直播间当“广告牌”,赔钱也要刷存在感;新锐则与主播共生共荣。完美日记、花西子们借直播完成从0到1的跃迁:2019年,前者全渠道35亿,后者天猫15亿;2020年初,花西子旗舰店40%销量直接出自李佳琦。直播间是流量公海,它们用低价买量,再沉淀私域,最终握住流量的方向盘。
当然,翻车亦在转瞬。DPC因违背“最低价承诺”被李佳琦“拉黑”,热度骤降;百雀羚临时爽约,3000万粉丝空等,口碑一夜入冬;薇娅一句“换代言人”让九阳陷入饭圈地震。流量是把双刃剑,挥得好是销量,挥不好是血槽。
三、狂欢之后:把潮水般的流量留在岸上
疫情让直播从风口变苍穹,CEO、明星、百货商场纷纷化身带货官。赛道进入2.0时代,品牌需以用户为核心,重构商业、品牌、营销、沟通的边界。直播只是序章,真正的难题是:如何将一次性的“秒罄”转化为可持续的“常销”?
长期蹲守直播间的消费者,心里装着一把价格标尺:不打折不买、全网比价。流量被反复导回直播间,而非品牌自身。当供应链与配方日趋同质化,竞争只剩最后一道护城河——对用户的深度洞察与情感链接。把流量变留量,把折扣信徒变品牌信徒,才是直播带货的终极命题。

无论老国牌还是新贵,插上直播的翅膀,可以一夜飞天,也可能瞬间坠落。当流量红利退潮,谁在裸泳,谁已穿好泳衣?答案不在直播间,而在品牌能否把“人找货”的激情,沉淀为“货找人”的忠诚。
——END——

本站由“快缩短网址·suo.run”特别整理,汇聚互联网运营干货,只为给奔跑在赛道上的你一盏微光。内容源自公开资料与网友分享,观点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敬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