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工作指南(上)》
——从0到1的静默修行,只谈功能与设计

文 / 快缩短网址 · suo.run 产品团队

一年前,我写下《如何用 Axure 输出一份骨骼清晰的 PRD》,留言区里涌来四种声音:
需求不透彻、设计不严谨、异常不周、规则不全。
更有初涉江湖者追问:0→1 的产品究竟要交哪些功课?
于是,我把自己锁进会议室,将过往灰烬与光芒一并摊开,凝成两卷小册。
上卷只谈功能与设计,不谈人情与资源;下卷再续原型与逻辑。
愿它成为一把无声的尺,丈量每一次心跳与像素。
一、产品评估:先问能不能,再问怎么做
在写下第一行代码之前,请先回答 14 个“灵魂拷问”——
1. 背景与痛点:用户到底在深夜为谁流泪?
2. 产品价值:我们要替他擦去哪一滴泪?
3. 目标用户/市场:泪水的海洋有多大?
4. 解决方案:用何种姿势递上纸巾?
5. 产品目标:递纸巾的次数必须量化,否则只是浪漫。
6. 衡量指标:怎么知道眼泪真的少了?
7. 市场规模:全世界一天会掉多少泪?
8. 市场时机:现在是雨季还是旱季?
9. 竞争格局:还有谁在卖纸巾?他们的纸巾香不香?
10. 竞争优势:我们的纸巾带薄荷味,且不掉屑。
11. 渠道与营销:去地铁口摆摊,还是进高端商超?
12. 必要条件:没有原木浆,一切免谈。
13. 成本分析:一张纸巾的代价。
14. 收入分析:一包纸巾的利润。
若 14 问皆通关,再启下一幕;若否,请勇敢按下暂停键。
即使老板执意“明知山有虎”,也请递上这份评估报告——
它不会阻止老虎,但能让你少掉几根头发。

二、需求自查:把噪音留在门外
需求不是许愿池里的硬币,而是被层层过滤后仍发光的金沙。

2.1 需求收集
用户访谈、问卷埋点、田野调查、数据罗盘、内部工单……
凡能听见心跳的地方,皆可拾音。
2.2 需求分析
用户的话要听,但不要全信。
用 KANO 与四象限做筛子,滤掉伪需求与反向需求,
把“我要一匹更快的马”翻译成“我需要更短的通勤时间”。
2.3 需求管理
① 需求问题池
字段:描述、来源、提出时间、状态、不做的理由。
每一条拒绝,都要写墓志铭,方便日后扫墓。
② 需求跟踪矩阵
字段:功能名称、概述、类型、属性、优先级、来源、状态、原型链接、完成时间、责任人、备注。
属性分四类:原始、新增、修改、删除。
若一次迭代后“原始”占比过低,请面壁三日,反思需求洁癖。
三、结构与流程自查:把混沌拆成乐高
3.1 产品功能结构图
先搭骨架,再填血肉。
切记区分“功能结构”与“信息架构”,
前者是兵器谱,后者是藏宝图。
3.2 系统交互图(时序图)
让前端、客户端、服务端在一张图里对话,
谁先开口、谁后回礼,毫秒必争。
3.3 业务流程图
把用户每一步脚印、系统的每一次心跳,
都画成可回溯的河流。
正向、逆向、异常支流,一条都不能漏。
容错与兜底,要像河堤一样结实。
——上卷终——
下卷将潜入原型深海,拆解逻辑暗礁。
若觉有用,欢迎收藏于 suo.run,亦可转赠同路人。
声明:本站所载干货均源自互联网公开资料或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秒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