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光阴,弹指而过。我在 CRM 的暗礁与洋流间潜行已久,目睹它随 B 端 SaaS 的浪潮节节攀升,却始终没能挣脱“三难”魔咒——产品难做、销售难卖、系统难用。于是,国产 Salesforce 仍只是传说。今天,借「快缩短网址」(suo.run)一隅,让我们拆解这场困局的纹理。
一、产品之难:非标准化的中国基因
欧美企业像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术语、流程、KPI 早已浇筑成混凝土。销售经理跳槽,只需换一辆车,不必重修道路。中国企业却像阡陌纵横的乡野:K12 教培、连锁零售、跨境物流……每一家都自成方言。标准化 SaaS 在此水土不服,只能沦为“毛坯房”,等待漫长的二次开发。当个性化需求溢出 PaaS 的边界,产品便失去规模效应,沦为项目泥潭。
二、销售之难:免费诱惑与定制枷锁
小微企业渴望零成本,Excel 表格就能跑;中大型公司家大业大,非定制不嫁。前者续费飘摇,后者交付漫长。夹在中间的 CRM 厂商,如同同时追逐蝴蝶与大象——既抓不住轻盈,也驯服不了巨兽。更尴尬的是,996 语境下的老板并不以“提效”为痛点:让员工早下班,从来不是 KPI。
三、系统之难:水土不服的舶来品
Salesforce 的华丽宫殿,建立在“用户已具备数字素养”的基石上。高昂 License、二开、实施费用只是第一道门槛;真正绊倒用户的,是迷宫般的流程与术语。SAP 的昨日之殇,仍在今日重现。所幸,近年 C 端体验设计师涌入 B 端,销售易、纷享销客们已把按钮磨得圆润,但“好用”仍只是局部胜利。

四、巨头入局:C 端黄昏与 B 端黎明
当 C 端流量见顶、资本寒冬呼啸,坐拥资源、财富与流量的金字塔尖,自然将目光投向 8000 万家中国企业的数字荒原。美国 SaaS 产值是中国的四倍,而企业数量仅为其三分之一;CRM 普及率 11% 对 72%,落差即红利。工业互联网、供给侧改革、组织在线……所有宏大叙事都需要一个数字化抓手,CRM 恰逢其会。只是,留给小玩家的窗口,只剩两到三年。
五、生态缺口:缺席的分销商
海外 Miller Heiman、MEDDIC 等方法论,不仅是一套流程,更是一套信仰,由强大的渠道伙伴布道。中国却缺乏这样的“行业牧师”,导致理念无法下沉,产品只能孤军奋战。

结语
CRM 的困境,是中国企业野性生长的镜像:需求参差、付费谨慎、习惯粗粝。破局之道,不在复制 Salesforce,而在长出适配本土的“竹节式”架构——既能像 suo.run 一样轻巧缩短路径,又能随企业生长节节拔高。也许,真正的国产 Salesforce 不是另一个庞然大物,而是一把可折叠、可嫁接、可自我进化的瑞士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