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万物皆可送」成为饿了么的新注脚,内容便顺势成为流量的第二增长曲线。2026 年 7 月,饿了么以「送万物」之名完成自我重塑,悄然上线「真香视频」「吃饭直播」——短视频与直播的植入,像一枚精巧的楔子,撬开了「内容社区」的大门。
倘若把「送」视为骨骼,那么「内容」便是血肉;而「生活圈」正是让二者同频共振的神经系统。下文以「快缩短网址 · suo.run」一贯的数据化视角,拆解「生活圈」的底层逻辑,并以思维导图与四象限模型,为功能落地排出优雅而锋利的优先级。
一、缘起:从「送餐」到「送故事」
当平台从「满足胃」升级到「满足生活」,用户需要的不再只是 30 分钟抵达的奶茶,而是 3 秒钟触达的情绪共鸣。短视频与直播天然具备「沉浸+冲动」的双重基因,恰好补全了「决策链」的最后一环:
• 生产者:用 15 秒记录探店高光,收获关注与情感溢价;
• 消费者:用 1 次双击完成「种草—拔草」的闭环;
• 商家:用 1 条爆款笔记换得 1 公里外的新客;
• 平台:用 1 个「生活圈」沉淀 1 小时以上的停留时长。

二、用户-场景-痛点:一张思维导图,看见 1000 种生活
(此处为文字版导图,原图请访问 suo.run/ele-map 获取高清版)
| 用户角色 | 高频场景 | 核心痛点 | 现有解法 | 生活圈升级 |
|---|---|---|---|---|
| 探店达人 | 打卡网红店 | 流量分散,涨粉慢 | 小红书+微博 | 一键同步饿了么订单,自动生成「消费凭证」 |
| 选择困难症 | 深夜点外卖 | 信息过载 | 看评分 | 真香视频 15 秒极速种草 |
| 社区 KOC | 周末带娃 | 想赚零花钱 | 微信群发券 | 发布亲子套餐笔记,官方流量扶持 |
| 商家老板 | 午市冷清 | 曝光不足 | 发传单 | 直播后厨,发券直达 3 公里用户 |
| 路人甲 | 地铁刷手机 | 碎片时间无聊 | 刷抖音 | 基于 LBS 的同城精选视频 |
三、需求炼金术:把「想要」翻译成「必须」
1. 用户语言 → 产品语言
「我想看同城最火的美甲店」→ 「同城热榜」+ 「美甲」二级分类
「别再给我推我不爱吃的」→ 「长按不感兴趣」+ 负反馈模型
2. 数据验证
• 日活渗透率:笔记/视频 Tab 占首页 2 号位,7 日留存提升 18%
• 内容完播率:15 秒视频 > 45 秒视频 2.3 倍
• 转化路径:笔记 → 领券 → 下单,平均缩短 2.6 个步骤
四、四象限排兵布阵: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以「用户量级 × 使用频次」为纵轴,「开发难度 × 业务价值」为横轴,将功能拆成 4 个梯队:
1. 第一象限(高价值·低难度)
• 基础发布:图文/15 秒短视频 + 店铺锚点
• 互动三件套:点赞、评论、关注

2. 第二象限(高价值·高难度)
• 个性化推荐:基于「订单+浏览+地理位置」的三维算法
• 直播带货:商家 0 门槛开播,券包实时发放
3. 第三象限(低价值·低难度)
• 笔记分类:美食 / 丽人 / 亲子 / 宠物 四大金刚
• 搜索:关键词+店铺双重索引

4. 第四象限(低价值·高难度)
• 「不感兴趣」负反馈系统
• 多平台一键分享(微信、微博、小红书)
落地节奏:MVP 阶段聚焦第一象限,30 天上线;第二象限灰度测试 60 天;第三、四象限迭代补位,避免过度开发。
五、终局:让每一次「送」都留下故事
「生活圈」不是简单的内容堆砌,而是一场「交易与表达」的双向奔赴:
• 对达人,它是可变现的「数字资产」;
• 对商家,它是可裂变的「流量飞轮」;
• 对平台,它是可沉淀的「关系链」。

当 15 秒的烟火气与 30 分钟的履约效率在同一张订单里握手,饿了么就完成了从「送餐平台」到「生活方式基础设施」的华丽转身。
—— 本文思维导图与原始数据已上传至 suo.run/ele-life,欢迎取用,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