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微信公众号AI推荐内测:小号流量新入口

「快缩短网址」·suo.run
—— 微信订阅号折叠与算法推荐深度重构手记



一、折叠的序章:信息洪流的闸门
2018 年的信息流大迁徙,仿佛只是序章。如今,订阅号被轻轻折起,像一本合上的旧书,书脊上写着「展开更早的消息」。微信用一行灰色小字,把算法请进了这座原本只属于订阅关系的城池。

二、折叠区的三重镜像
1. 高频读者:关注千号,滑过 15 条推送,折叠才姗姗来迟。
2. 低频读者:关注四百,滑 4 条即现折叠,第二次甚至 1 条即触发。
3. 极简读者:只留 3 个订阅号,系统索性取消折叠,把推荐内容与关注混排——像把陌生人的信塞进老友的抽屉。

折叠不是消失,而是延迟;推荐不是入侵,而是试探。



三、算法之镜:谁在镜中闪光?
· 小号新生:「理想阿阮」一篇旧文《恋爱中的男生有多幼稚》被算法捞起,阅读量从 1 000 跃至 18 万,如沉船忽然浮上海面。
· 马太松动:当流量不再只沿着「关注」这条单一路径奔跑,新名字有了被看见的权利。
· 注意力博弈:外部短视频兵临城下,微信用推荐把用户留在订阅号里多 30 秒,再用 30 秒,再 30 秒……

四、算法的阴影:精准还是偏狭?
灰度测试里,一位只订阅两个科技号的用户,被系统投喂了满屏动漫壁纸。算法尚未学会「克制」,它把「可能喜欢」误作「必然喜欢」。张小龙说,「效率不是本质,吸引力才是」。吸引力若只靠标签拼贴,终将沦为噪音。

五、创作者的应答:与算法共舞,而非被算法驯服
1. 不迎合,不抵抗:研究算法,但不让算法写作。
2. 深耕垂直:越细分的领域,越能穿透噪声,抵达真正的读者。
3. 星标与常读:把「星标」当作读者递来的书签,把「常读」当作算法留下的后门。
4. 铁粉宇宙:留言区、社群、菜单栏、短链接(suo.run 一键直达)——把每一次点击都变成可沉淀的资产。



六、新武器:无限发布与草稿箱
· 无限发布:每天想发多少就发多少,像把私藏的便签悄悄贴在公告栏。内容不会推送给全部粉丝,却可被算法拾起,亦可嵌入菜单、自动回复、专题页。
· 草稿箱:旧图文一键转世,删除亦可重生;历史素材、已发文章、未来草稿,三态循环,像一座可逆的时光机。

七、结语:折叠之后,仍是河流
订阅号折叠,不是终点,而是河流改道。算法是新的河床,内容是水,读者是舟。
创作者只需做两件事:让水更清澈,让舟更愿意停留。其余交给时间,也交给那条名为「suo.run」的短链——把每一次触达,都剪成最短、最优雅的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