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缩短网址”suo.run的叙事里,我们习惯把产品视作一条流动的河,而公司战略则是那条河的河床。河床决定河的走向,河也反过来雕刻河床;当河流尚幼,或河床被迫改道,两者便互为刀笔,共同塑形。
一、互为刀笔:创业与转型期的共振
1. 创业之刃
当年一位好友受邀执掌某母婴电商的产品舵,面前摆着三条岔路:
• 自建社区+自营电商: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却需耗尽人力与银两;
• 纯电商:直面交易,刀口舔血,流量采买如饮鸩止渴;
• 纯社区导购:轻若鸿毛,却也薄如蝉翼,难引资本回眸。
他最终把“产品战略”当成一把解剖刀,剖开三条路的肌理:
– 电商虽重,却是唯一能把供应链握在自己掌心的路径;
– 社区虽轻,却无法沉淀真正的护城河。
于是刀锋落下,公司战略被产品逻辑重新雕刻——先做电商,勒紧裤腰带买流量,把现金流跑通,再反哺社区。产品战略与公司战略,在那一刻互为刀笔,刻出了第一条河床。

2. 转型之凿
马蜂窝的转身更具戏剧性。这家以游记攻略闻名的社区,曾靠旅游局与航司广告度日。消费升级的浪潮袭来,它不甘再为淘金者卖水,也想下河淘金。
是自营电商?还是平台导购?
产品团队把“内容基因”当作凿子,凿开转型的石壁:
– 自营太重,会稀释社区体验;
– 平台模式可让内容与交易握手言和。
最终,马蜂窝选择做“导购平台”,把千万篇游记变成货架,把流量租给OTA与旅行社,自己收租。产品战略一锤定音,公司战略应声改道。

二、河入平原:成长期的辅车相依
当公司越过湍急的峡谷,驶入平原,河床已定,河流只需加深、加宽。此时产品战略不再挥刀凿壁,而是化作纤夫与灯塔,帮助公司战略平稳远航。
我在前司负责CRM时,公司刚完成A轮,销售团队从几十人陡增至数百人。线索纷杂、跟进无序、客户怨声载道。
公司战略很明确:规模扩张,效率必须跟上。
于是CRM的使命被写成一句话——“让每一次客户触碰都有回声”。
它不再质疑“我们该不该扩张”,而是把扩张的摩擦力降到极致:
– 一键分配线索,销售不再撞车;
– 数据面板实时跳动,管理层像看心电图一样看团队健康度;
– 客户在微信里就能签收合同,满意度曲线止跌回升。
产品战略没有改写公司航向,却让航船吃水更深、桅杆更稳。
尾声
在suo.run,我们把这段经历提炼成一句暗号:
“当河幼时,产品与战略互作刀笔;当河阔时,产品甘为纤夫。”
愿你在自己的河流里,既能挥刀开山,也能落桨稳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