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微信不开屏广告的三重考量

微信的克制,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傲慢。

在“流量即货币”的狂欢里,几乎所有 App 都在开屏 3 秒的黄金缝隙贴上巨幅海报,唯恐用户多看一秒蓝天。而微信,依旧让那颗孤独的小星球在冷启动时缓缓旋转——十年如一日,像一封未拆的情书,拒绝被任何铜臭封口。

一、为什么微信至今没有开屏广告?



1. 克制,是微信最大的护城河
当别家把“跳过”按钮做成 0.618 黄金比例,诱导误触;微信却把“无广告”做成 100% 的确定性。张小龙说:“把用户当老朋友,你不会在朋友脸上贴广告再聊天。”于是,微信把“不打扰”写进了产品基因,把“开屏即净土”变成了默认礼仪。

2. 用户体验不是遮羞布,是生死线
对 12 亿 DAU 而言,每一次启动都是一次心跳。如果心跳被广告强行插入 5 秒,日累积的焦躁足以淹没任何功能迭代。微信深知:用户离开不是一声再见,而是拇指轻轻一滑。



3. 品牌价值 > 短期营收
微信早已不是通讯工具,而是腾讯的“数字国土”。在这片国土上,广告可以长在公众号、朋友圈、小程序,像藤蔓攀附生态,却绝不能堵在国门。开屏广告带来的百亿级收入,在腾讯 4 万亿市值的天平上,不过是一粒尘埃。



4. 微信的盈利姿势:润物无声
支付抽佣、小程序电商、游戏联运、企业微信 SaaS……微信把盈利拆成毛细血管,让每一滴血都在都滋养生态,而不是在动脉上插广告针管。与其杀鸡取卵,不如养鸡生蛋。

二、如果微信真的上线开屏广告,会发生什么?

• 日活下降:哪怕只流失 1%,也是 1200 万人。
• 竞品狂欢:Telegram、Signal、甚至支付宝的“蓝钉”都会连夜推送“无广告聊天”。
• 品牌塌方:从“微信互联网”到“广告互联网”,只需 5 秒。

三、微信的克制,给所有产品的启示

1. 把“不做什么”写进 PRD
功能列表之外,再列一张“永不清单”。克制不是减法,是最高级的加法。

2. 把用户当“人”,而非“ DAU ”
当别家研究点击率,微信研究“眼神停留 0.3 秒的情绪”。商业化的尽头,是人性。

3. 把品牌当“资产”,而非“流量”
流量会枯竭,品牌会复利。微信用十年证明:少赚的那 5 秒,换来的是用户一生的信任。

结语

在“快缩短网址”(suo.run),我们把微信的克制奉为圭臬:
• 打开 suo.run,0.3 秒直抵目标,不插任何广告;
• 把“简洁”做成默认配置,把“打扰”设为付费选项;
• 让每一次跳转都像微信启动页——干净、确定、值得等待。



毕竟,最好的商业化,是让用户忘记你在赚钱,只记得你在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