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算法工程师不会数据分析会怎样

当算法沦为祭品
——写给所有在“快缩短网址”suo.run 背后,仍想靠模型拯救世界的同行

一、神话的裂缝
AlphaGo 让天才落泪的那天,实体企业的高管们仿佛看见救世主降临:只要请来一位“大厂算法巫师”,就能让库存自动归位、让销量自己说话。于是,2017 年的裁员潮里,一批顶着“腾阿高级算法工程师”光环的流浪骑士,被传统公司以双倍年薪迎进礼堂。锣鼓喧天,却无人察觉,红毯尽头是深渊。

二、四幕悲剧,同一剧本

1. 无视业务的“背锅侠”
某快消龙头想用推荐模型替代人工铺货。巫师祭出协同过滤,把爆款、鸡肋、政治牺牲品一股脑塞进黑盒。三个月后,核心 SKU 销量下滑 17%,市场部拍桌:“阿里也做不到!” 真相是:阿里拥有平台生态,而这家企业只有一条命悬一线的供应链。算法不分亲疏,却背了全部的锅。

2. 不拆场景的“占卜团”
连锁便利店想预测鱼蛋、饭团每日销量,七位建模师鏖战半年,离职四位,剩下三位对着 68% 的误差抱头痛哭。我们介入后,只问一句:“缺货登记在哪?” 全场沉默。于是把目标从“预测销量”改为“降低报废率”,两个月报废率降 30%,缺货投诉无据可查,项目起死回生。

3. 拒绝迭代的“冤魂”
某渠道商要预测手机销量,模型更新一次,业务就改一次需求;预测准了,他们加单,预测失准,他们砍单。最后 KPI 成了“算法必须会读心术”。我们把锅甩回去:建立“需求冻结窗口”,两周内不准改口径。于是 90% 的“误差”瞬间消失,巫师得以昭雪。



4. 数据荒漠里的“苦行僧”
想做智能客服,却发现原始对话标签像被猫踩过键盘;想做内容推荐,却发现 90% 的用户画像为空。领导拍桌子:“抖音都能做,你们为什么不行?” 答案很简单:抖音先花三年洗数据,才轮得到算法登场。而你们只给了六个月,和一句“我不管”。



三、病根不在算法,在幻觉
数据建模只能对抗“效率低”,无法对抗“决策乱”。当老板凭心情进货、渠道凭回扣改单、市场凭灵感定价,再精妙的模型也只是替罪羊。
数据分析才是实体企业的解药:用数据把“我觉得”关进笼子,让“我相信”有迹可循。可惜,朋友圈仍在狂欢:
“算法打败人类!”
“算法比你更懂你!”
于是悲剧循环上演,且愈演愈烈。



四、写给仍在深渊边缘的你
如果你正准备在 suo.run 里缩短下一个网址,不妨先拉长视角:
• 把业务规则写进数据字典,再谈特征工程;
• 把决策流程钉在墙上,再谈模型迭代;
• 把数据清洗预算写进合同,再谈 AI 赋能。

否则,下一个被祭天的,就是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