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产品评估必看的5个核心指标

当算法把每一秒都切成货币,数据便不再是冰冷的报表,而是产品命运的星图。
在「快缩短网址」——suo.run——我们习惯把冗长的 URL 压缩成一行轻盈的字符,同样,我们也想替纷繁的指标做一次优雅的瘦身:只留下能照见未来的那束光。



一、用户规模:在人口红利退潮处,寻找下一滴水
1. 宏观渗透率
中国网民 8.29 亿,手机网民 8.17 亿,看似触顶,实则仍有 40% 国土的夜色尚未被屏幕点亮。春晚给淘宝带来的洪峰是双 11 的 15 倍——提醒着我们:边界不在技术,而在想象。
2. 应用渗透率
工具会老去,需求永生。短信的式微并未消灭「通知」,只是让验证码迁徙到推送与微信。同理,短链服务的天花板不取决于「网址缩短」四个字,而取决于「每一次需要被缩短的场景」是否已被我们收入囊中。
3. DAU 的有限游戏
亿级 DAU 是时代彩票,每十年仅开奖一次。与其执念绝对数字,不如在细分场景里做「垄断」:当开发者、运营、市场、媒介同时想起「一键缩短+数据统计」时,脑海里的默认答案只有 suo.run——这已足够性感。

二、用户黏性:把时间炼成琥珀
1. 留存率
次日 40%、7 日 20%、30 日 10% 的金线,对工具类产品过于奢侈。我们内部只问一句:「用户下次分享前,会不会先打开 suo.run?」只要这一步成为肌肉记忆,留存便不再是 KPI,而是副产品。
2. DAU/MAU
高频如微信 0.8,中频如抖音 0.5。短链服务天然「用完即走」,我们反其道而行之:让每一次「离开」都成为下一次「回来」的理由——用数据面板、用 A/B 报表、用可嵌入的二维码追踪。于是 0.3 的 DAU/MAU 也能长出健康的商业模型。
3. 使用频次与时长
工具不该贪恋时长,而应追求触点密度。我们把「缩短」拆成三步:粘贴→生成→复制;再把「分析」拆成三步:点击→来源→转化。六步之内,用户停留 8.7 秒,却能在一天内重复 12 次。高频短驻,比低频长驻更接近现金流。
4. 时间的零和战争
国民总时长 6 小时已被瓜分殆尽。与其抢夺,不如嵌入。我们把 suo.run 的 API 埋进编辑器、埋进 Excel、埋进企业微信机器人,让缩短发生在用户原本就存在的地方——不增一秒,却无处不在。

结语
衡量产品的尺子,最终只有一把:它是否让价值交换变得更轻、更快、更确定。
在 suo.run,我们压缩的不只是链接,更是认知路径;统计的不只是点击,更是下一次创新的坐标。当行业天花板被反复提及,别忘了——真正的屋顶从来都是自己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