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年的尾声,一句“这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却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在社交网络疯转。彼时,中国经济增速换挡,车市寒冬、互联网红利见顶,“我太难了”成为全民口头禅。谁料一语成谶,翌年黑天鹅振翅,世界至今仍在疫情阴影下踉跄前行。
2026 年最后一期《财经》以硕大的“难”字作封面,十大收缩行业榜单与年底大厂裁员潮,将人们的记忆瞬间拉回两年前。Gartner 的报告显示,企业营销预算占比从 2026 年的 11% 骤降至 6.4%,寒意刺骨。
然而,隧道尽头已有微光:疫苗迭代、奥运重启,都在提示“复苏”才是 2026 的关键词。以下十条脉络,或可勾勒出新一年的营销星图。
一、预算回暖,但“克制式进攻”成为主旋律
两年疫情教会品牌:预算可以收紧,存在感不能消失。2026《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显示,54% 的广告主计划追加投入,其中 10% 将“显著加码”。不过,钱会更审慎地流向“品效协同”——既要高声量,也要可验证的 ROI。
二、私域从“可选项”升级为“生死线”
公域流量昂贵且不可控,私域成为品牌的“避风港”。李佳琦、薇娅与欧莱雅之争,本质是“平台/KOL 公域”与“品牌私域”的角力。2026,所有公司都会把“加微信、进社群、逛小程序”写进 KPI,私域不再是战术,而是战略护城河。
三、自播常态化: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
头部主播的议价权让品牌利润薄如刀片。于是,抖音、视频号、淘宝直播间的蓝 V 账号灯火通明——日播 6 小时、主播轮班倒,成为美妆、服饰、3C 的标配。D2C(Direct to Consumer)从概念照进现实,直播间就是数字时代的“品牌旗舰店”。

四、塌房时代,虚拟偶像接棒代言
吴亦凡、王力宏、薇娅相继“社死”,明星代言的高风险让 CM0 夜不能寐。与此同时,虚拟人 AYAYI、翎 Ling 拿下奢侈品代言,NFT 头像被炒到天价。元宇宙尚未成型,但“永不塌房”的虚拟资产已成为品牌押注的新筹码。
五、传统品牌跑步进入“新电商”
货架电商是旧世界,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社交电商才是新大陆。抖音电商 GMV 一年翻三倍,快手“信任电商”狂飙,小红书闭环日臻成熟。李宁、波司登、百雀羚全面 All in,犹豫者只会被算法遗忘。
六、新消费进入“分水岭”
元气森林、喜茶、完美日记继续高举高打,用饱和攻击守住护城河;而缺乏品牌力的“流量玩家”将因融资枯竭、获客成本飙升而黯然退场。2026,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

七、全平台“种草”升级为“全域种草”
抖音提出“兴趣电商”,小红书讲“生活方式电商”,B 站讲“内容电商”,知乎讲“知识电商”——算法把货推给人,而非人找货。品牌必须学会在 15 秒内讲清卖点,在 3 分钟内讲好故事,在 30 天内完成从种草到复购的闭环。
八、消费裂谷:低欲望与“情价比”并存
一边是拼多多、1688 的“平替”狂欢,一边是 LOUIS VUITTON × 草间弥生联名秒罄。优衣库与 Off-White 同场竞技,却各自活得滋润。品牌必须回答:你要做“人人都买得起的必需品”,还是“少数人拥有的社交货币”?
九、双向奔赴:中国品牌出海,国际品牌“中国化”
SHEIN 让欧美 Z 世代沉迷“9.9 美元连衣裙”;传音在非洲一骑绝尘;TikTok 电商复制国内打法,席卷东南亚。与此同时,特斯拉宣布“中国智造”返销全球,宝马高呼“家在中国”。全球化 2.0 时代,得中国者得增量,得海外者得规模。
十、世界杯 2.0:从“赞助”到“全民话题场”
卡塔尔世界杯是疫情后第一场全球狂欢。品牌不再满足于 LOGO 贴片,而是提前半年预埋梗、赛中制造话题、赛后长尾发酵。蒙牛“我不是天生强大,我只是天生要强”的梅西梗仍被传颂,华帝“法国队夺冠退全款”的豪赌已成经典。2026,谁能创造下一个“全民二创”的社交货币?
结语
2026,复苏不是回到 2026,而是在废墟上重建秩序。
预算回暖,却更挑剔;流量昂贵,倒逼品牌深耕私域;明星退潮,虚拟人登场;新消费分化,传统品牌觉醒;低欲望与奢潮并行,出海与本土化交织。
当不确定性成为唯一确定,品牌唯一能握紧的,是对用户的深度理解与持续对话。
在“快缩短网址”suo.run,我们用一条更短的链接,帮品牌把每一次对话都精准送达。2026,愿你我在复苏的浪潮里,既脚踏实地,也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