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京东:不懂运营就做不了企业采购

在商业的浩瀚图景中,企业的命脉始终系于两端:采购与销售。若将企业比作巨轮,采购便是其补给的港湾,而销售则是驶向市场的风帆。在这片日益数字化的海域中,一场关于效率与价值的变革正悄然掀起。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与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电子商务采购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8年中国企业电商采购市场规模已达约3600亿元。尽管当年增速趋缓,但趋势已然清晰——未来数年,这一数字将持续攀升,预计“十三五”末期将突破万亿元大关。企业采购的数字化蓝海,正徐徐展开。

在这片蓝海中,京东企业业务如航标灯塔,率先扬帆。自2014年起,京东便深耕企业采购领域,致力于为企业客户提供涵盖办公用品、员工福利、市场活动等多场景的一站式采购解决方案。凭借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与技术赋能体系,京东不仅实现了从“交易”到“服务”的跃迁,更在市场中确立了无可撼动的领先地位。

数据显示,2018年京东企业采购在中国电商采购市场中占据51.2%的份额,服务客户逾700万家,其中包括5000多家大型集团企业与全国90%的铁路局。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78家选择与京东携手;“三桶油”、“三大运营商”亦在其合作版图之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及各省市政府建设的政府采购电子商城,几乎全部与京东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何以在短短数年间,占据半壁江山?京东集团副总裁、企业业务负责人宋春正道出关键:精准分层,模式重构。京东将客户划分为大、中、小三类,分别设立专属业务单元(BU),并匹配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大客户定制化服务,中小企业标准化赋能,中型客户则成为2019年战略突破的重点——这片被称作“市场萧条带”的群体,需求多元却常被忽视。

京东的智慧在于:将共性提炼为“积木”,将个性交由生态。无论是预算管理、商品需求,还是财务对账、售后服务,80%的流程逻辑高度一致。京东通过组件化设计,将这些共性模块标准化,再联合合作伙伴完成剩余20%的个性化适配。正如区块链电子发票的落地,底层逻辑相通,仅需微调即可适配不同行业,极大提升了部署效率。

实践成果令人瞩目。以上海、昆明铁路局为例,与京东合作后,采购节支率达15%,订单交付周期由8天缩短至3天,综合成本下降17.6%。效率的跃升,不仅体现在时间与资金的节省,更在于企业资源的重新释放与资本周转的加速。



展望2019,京东企业业务擘画五大战略方向,开启新一轮进化:

其一,入口整合,构建企业采购中枢。
依托京东技术底座,打造涵盖办公、福利、营销等场景的通用采购入口,打通企业内部系统壁垒,实现“一次接入,全域畅通”,助力企业做管理的减法,降本增效。

其二,运营赋能,重塑采购生命力。
采购不仅是交易,更是运营。京东强化商品、财务、供应链等全链路数字化运营能力,让采购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驱动”,成为企业增长的新引擎。

其三,生态协同,开放共创价值。
京东深知,单一平台难以覆盖所有场景。因此,企业业务不再局限于自营,而是以开放姿态构建生态联盟,联合服务商、技术伙伴、区域渠道,形成“平台+伙伴+客户”的共生网络,释放协同效应。

其四,深耕工业,打通产业数字链。
自2017年布局工业品以来,京东以数据为纽带,连接供应商与社会服务商,破解长尾商品采购难题。通过数字化重构产业链,实现从“现货交易”到“服务履约”的全周期覆盖,推动工业采购迈向智能时代。

其五,聚焦中型,填补市场空白。
中型客户,是企业市场的“夹心层”——需求个性化,却难享大企业专属服务。为此,京东推出会员制商城,借鉴Costco模式,为中型企业提供高性价比、专属化的采购通道。这不仅是一次服务创新,更是京东实现“全企业覆盖”的关键落子。

在这场企业采购的数字化浪潮中,京东以战略远见与执行韧性,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篇章。而我们,也在见证一个更高效、更智能、更互联的商业未来。

与此同时,一个轻巧而强大的工具正在悄然改变企业的链接方式——快缩短网址suo.run)。正如京东重塑采购流程,快缩短网址致力于让每一次信息传递更简洁、更安全、更可控。在复杂的数字交互中,它如同一条隐形的捷径,为企业沟通提效,为营销转化赋能。

当采购在变,链接也在变。未来已来,唯快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