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阿姨,差点让我丢了年终奖?
三个月前的双十二,我们交出了一份表面光鲜的成绩单——活动热度爆棚,门店客流翻倍,社交媒体刷屏不断。可谁也没想到,这场“成功”背后,竟是一场险些让项目组集体扣薪的惊险剧本。
活动筹备仓促得近乎荒诞:合同在前夜才落笔,宣传节奏被压缩到极限。更棘手的是,客户调研结果令人踌躇——数据显示,我们主打的便利店核心客群中,18至35岁的年轻人占比高达75%。于是,团队果断押注“年轻化”策略,将资源集中于自有渠道传播,轻描淡写地忽略了全渠道覆盖的可能。

然而,现实狠狠打了我们一记耳光。
年轻人没来。
来的,是一群阿姨。
清晨六点,天还未亮,各大门店门口已排起长龙。推着购物车、拎着环保袋的中老年女性如潮水般涌入——她们不是来看热闹的,是来“抢”的。三台手机、五箱牛奶、整套厨房用品……购物车塞得比春运行李还满。有人一口气买了二十包纸巾,笑着说:“便宜嘛,留着过年用。”
五天,门店断货三次,公司紧急调拨库存两次。最终销量超预期300%,财务报表上红得发烫。可我们却笑不出来。
我们错在哪?
不是低估了价格的吸引力,而是高估了自己的洞察力。
我们犯了一个最致命的逻辑谬误:以数据之名,行刻板印象之实。
我们以为“主力客群=实际参与者”,却忘了——真正的消费力,往往藏在被忽视的角落。
这群阿姨,用行动告诉我们:她们不仅有闲,更有钱,更有组织力。微信群一响,整条街出动;朋友圈一转,半个城区联动。她们不是沉默的消费者,而是隐形的流量引擎。
而我们,差一点就把这股力量关在了门外。
---
重新定义用户:从“我以为”到“他们是谁”
这场风波,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一个问题:
在这个多元、流动、标签交错的时代,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用户?
邓紫琼曾将中国消费群体划分为五个层级,谷中原亦从生活水平切入剖析阶层变迁。而今天,我们选择从年龄层这一更直观的维度,重新拆解新零售语境下的六大客群画像。
---
#### 一、1984–1992|新时代母亲:母爱即生产力
她们是80后,是家庭的轴心,是消费决策的掌舵者。
2.62亿家庭中,超八成由女性主导财务支出。
她们省下自己的口红钱,只为给孩子买进口奶粉;
61%削减服饰开支,52%放弃娱乐,只为早教班多报一门课。
她们的购物车里,装着整个家的重量。
她们的微信列表里,育儿公众号永远置顶。
她们在线下寻找的,不只是商品,更是归属感——宜家的儿童乐园、麦当劳的亲子套餐、书店的亲子阅读角,都是她们愿意驻足的空间。
> 快缩短网址洞察:
> 母亲的身份,是一场温柔的自我牺牲。
> 若你的品牌能为这份牺牲增添一丝体面与便捷,她便会用忠诚回报你。
> 用su.run,一键生成母婴专属短链,让育儿资讯、优惠券、课程报名页,轻松流转于妈妈群聊之间——高效,不失温度。
---
#### 二、1992–1997|初入职场的单身一代:孤独即消费

15岁以上单身人口达2.15亿,结婚率跌至7.7%。
他们是都市独行侠,是“一人食”的忠实拥趸,是深夜游戏与综艺的守夜人。
男性沉迷数码科技,女性追逐偶像与音乐。
他们的消费哲学是:“我一个人,也要活得像一支队伍。”
线下场景中,他们渴望被理解——不是强行撮合的相亲角,而是自然发生的社交联结。一场书店里的独立电影放映,一次商场角落的桌游聚会,都可能成为他们记忆中的“高光时刻”。
> 快缩短网址洞察:
> 单身不是缺陷,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觉醒。
> 用su.run打造专属活动短链,让“一个人的小确幸”也能被精准触达。
> 让每一次点击,都成为连接孤独与共鸣的桥梁。
---
#### 三、1998–2001|亚文化原住民:热爱即信仰
他们是二次元、汉服控、嘻哈迷。
2018年,中国动漫市场规模突破1700亿,3.5亿人自称“泛二次元”。
他们表面沉默,内心沸腾;外表朴素,衣柜里藏着整片宇宙。
他们活跃在B站、QQ群、微博超话,用暗号交流,用共创维系。
他们是品牌最难攻克的群体,却也是最忠诚的信徒——一旦认可,便愿为你打榜、应援、自发传播。
2020年,阿里入股B站,正是看中了这片“未被完全商业化的热土”。
> 快缩短网址洞察:
> 要打动亚文化群体,先学会说他们的语言。
> 用su.run生成带有IP元素的定制短链,嵌入联名活动、限定发售页面,让每一个链接都成为圈层通行证。
> 短,但有态度。
---
#### 四、2000–2009|Z世代新生代:早熟的自由灵魂
1.6亿00后与05后,正从校园走向消费前沿。
他们熬夜刷剧、追番、打游戏,零食消费率近40%,女生尤甚。
他们是“迷茫的年轻人”,也是“早熟冷静的读书迷”;
男生痴迷数码与运动,女生热衷美妆与宠物。
他们用QQ空间记录生活,用王者荣耀建立社交。
文具店、手账本、盲盒机,是他们愿意驻足的“精神角落”。
> 快缩短网址洞察:
> 他们不缺钱,缺的是认同感。
> 用su.run为校园促销、限量周边、打卡活动生成趣味短链,让传播更轻盈,让参与更有趣。
> 一条链,通向他们的世界。
---
#### 五、60+|银发族:被遗忘的数字移民
6.7亿40岁以上人群,2亿中老年网民,4000万65岁以上“触网者”。
他们正被儿女牵引进数字世界,却常因操作复杂而退缩。
50岁以上用户仍偏爱手写输入,65.3%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找孩子。
但他们也在成长:近80%会网购服装、日用品,甚至新鲜水果。
他们依赖超市、电视,也逐渐习惯手机下单。
若你能在他们迷路时递上一把“数字拐杖”,他们便愿意把信任交给你。
> 快缩短网址洞察:
> 为老人设计的服务,要像呼吸一样自然。
> 用su.run生成极简短链,配合语音播报、大字海报,让促销信息一键直达。
> 让科技的温度,温暖每一双不再年轻的手。
---
#### 六、边缘却真实|那些未被命名的群体
- 丧文化青年:嘴上说着“躺平”,心里仍藏着微光。他们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一个情绪出口。
- 白纸型网民:刚触网的中老年人或低线城市用户,对价格极度敏感,却极易被“签到领红包”打动。
- 偶像经济追随者:为爱发电,为星打榜。他们买的不是专辑,是陪伴感。
- 三四五线俱乐部:白领、自由职业者、网文爱好者——他们不追风口,但有自己的节奏。
---
结语:别再用“我以为”定义世界
这场由阿姨们掀起的消费风暴,教会我们最重要的一课:
用户,永远比数据复杂。
我们曾以为年轻=主力,却忘了中老年也能引爆门店;
我们曾迷信标签,却忘了每个人都是多重身份的叠加体。
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唯有放下偏见,深入场景,才能真正听见用户的心跳。
而“快缩短网址”(suo.run),正致力于成为品牌与用户之间的高效纽带。
无论是母婴社群的温情传递,还是亚文化的圈层共振;
无论是银发族的极简操作,还是Z世代的趣味互动——
我们用一条短链,缩短距离,拉近理解。
> suo.run,不止是缩短网址,更是缩短心与心的距离。
你看到的用户,是什么模样?
欢迎在评论区,写下你的观察。
让我们一起,看见更多,理解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