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短视频,淘宝内容电商的第二张王牌?

当直播已然成为淘宝内容电商的王牌,淘宝正悄然酝酿它的第二张底牌——短视频。



这一次,它不再满足于被动承接流量,而是要在双十一的风口之上,从产品架构、流量分发到商家运营,掀起一场深度而激进的内容电商变革。

短短一年间,淘宝APP对微淘界面进行了三次重要重构,每一次调整,都是对视频内容地位的再度加码。



首次变革始于去年双十一大促前夕。彼时,淘宝全面升级微淘体系,引入“新品”“种草”“直播”“视频”“买家秀”等多元频道,试图构建从图文到视频、从静态展示到动态种草的全息内容生态。尽管视频已设独立入口,但用户习惯仍固守于“关注”主航道,视频内容沉于底部,难获瞩目。

第二次迭代悄然发生于数月之后。买家秀与独立视频频道被悄然撤下,“种草”频道升级为以图文与视频并重的“淘宝种草社区”。此举顺应了用户偏好向视频迁移的趋势,也预示着淘宝对内容形态演进的敏锐洞察。

而最近一次重构,则堪称战略级跃迁。新版微淘仅保留“关注”与“发现”两大一级入口。“关注”整合了原关注、新品、直播与福利等模块,形成私域聚合场;而“发现”则被彻底重塑为短视频内容的主阵地——全屏沉浸式播放,支持点赞、评论、转发与关注,上下滑动间,如置身抖音般的流畅体验扑面而来。

这不仅是一次界面改版,更是淘宝对内容权力结构的重新定义。视频,终于被推至舞台中央。

在火星文化CEO李浩看来,淘宝此举背后,是其对流量瓶颈的深刻焦虑。PC时代的联盟红利早已褪去,而抖音、快手自建电商闭环的趋势,正将淘宝逼向货架化边缘。它不愿沦为沉默的供货方,唯有主动出击,方能守住主场。

于是,淘宝选择双线作战。

对外,启动“星X计划”,联合各大内容平台,将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内容推广的专项服务费统一降至商品实际成交额的2%(部分品类如家电、手机等),力图打通站外内容引流的动脉。然而,抖音与快手两大短视频巨头并未完全开放合作,外部输血之路并不通畅。

对内,淘宝选择“All in短视频”。通过强化站内短视频能力,构建属于自己的内容生态池,提升用户停留时长与生命周期价值(LTV),实现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范式转移。

这场战役,远不止于微淘一隅。

据多方信息显示,手淘首页即将迎来全面“信息流化”改造。顶部显眼的钻展广告位将改为垂直短视频形态,移至算法推荐流首屏;“猜你喜欢”将成为首页主角,且内容以视频为主导。而聚划算、百亿补贴、淘宝直播、淘抢购等传统板块,则将被打散重组,融入“猜你喜欢”的智能推荐体系之中。此次改版预计于9月底前全面落地。

商家端亦被深度动员。KA级商家被要求在9月前完成99条以上短视频上传至“哇哦视频”平台;部分类目更明确双十一大促前需提交不少于400条短视频。据估算,截至10月20日,仅KA商家的视频产出总量便将逼近500万条。未达标者,或将失去“猜你喜欢”的推荐资格。

流量端则构建起“私域启动—公域放大”的闭环机制。商家发布的短视频,首先进入店铺粉丝等私域场景,平台依据播放完成率、互动率、跳转转化率等指标评估内容质量。优质内容经算法筛选后,可获得公域流量加持,进入首页“猜你喜欢”、微淘“发现”页等高曝光位置。平台亦将用户反馈数据反哺商家,助力其优化内容策略。

这一机制,既激励商家深耕内容创作,也倒逼其提升私域运营能力。对于早有布局的内容型商家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先发制人的流量盛宴。据淘宝官方预测,短视频内容的整体流量将迎来4至5倍的增长。在“翻牌式”信息流中,每一条优质视频,都可能成为品牌跃升的新起点。

回望来路,淘宝的短视频野心由来已久。

2016年,淘宝推出“淘宝二楼”,以《一千零一夜》系列短视频讲述商品背后的故事,两小时售出20万个鲭鱼饺子,一炮而红;2017年,“猜你喜欢”登上首页;2018年,时任淘宝总裁蒋凡宣布“90%的内容将走向视频化”,并推出“鹿刻”短视频平台,整合“爱逛街”与“哇哦视频”,试图打造内容高地。然而,反响平平,未能破局。

同年,淘宝与抖音牵手,开放外链,借力抖音的内容势能为自身导流。一度有传闻称双方签署70亿年度框架协议。截至2020年618,抖音仍是淘宝最重要的内容引流渠道之一。

然而,风云突变。

2020年6月,抖音电商一级部门成立;8月26日,抖音宣布自10月9日起,直播间将不再支持第三方外链商品。尽管未完全断流,但直播带货中80%的GMV来自闭环交易,意味着淘宝的引流通道正被逐步收窄。

与此同时,京东宣布投入亿级资源扶持直播,打造百大标杆商家;拼多多以真金白银补贴推动直播电商;微信亦在灰度测试群内直播功能。内容平台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切入电商腹地。

李浩指出,微信、抖音、快手虽缺乏淘宝的高纯度购物心智,但凭借高频触达的优势,能够提前拦截用户的消费意图,实现“随时随地,随心下单”。他甚至预言:2020年或将成为淘宝直播GMV登顶的最后一年,三年内,抖音直播电商GMV有望突破万亿。

内有用户停留时长短、内容心智薄弱之困,外有高频平台围剿之势,淘宝唯有背水一战。

此次双十一大促前的全面革新,正是其绝地反击的号角。它试图通过短视频重构用户路径,引导消费者从“买完就走”转向“逛中即购”,打造沉浸式、场景化的购物体验,延长用户生命周期。

然而,挑战依然严峻。

业内普遍认为,阿里缺乏原生内容基因。尽管自2016年“淘宝头条”起,平台不断尝试图文、短视频等形态,但用户打开淘宝的核心动因仍是购物,而非内容消费。站内内容生态薄弱,种草效率难敌站外,新品牌难以借此崛起。

但淘宝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最优质的消费人群、最成熟的电商基础设施、最精准的用户画像与推荐算法。在站内,用户从种草到转化的链路更短,体验更流畅,转化效率更高。

今年双十一大促,淘宝祭出终极杀招——以流量分配机制为杠杆,撬动商家内容创作。但问题随之而来:商家能否真正成为优质内容的生产主体?其内容质量能否媲美专业MCN?当双十一大促结束,流量激励退坡,创作热情能否持续?

卡思数据指出,淘宝不仅需激励内容生产端,更需培育内容消费端。培养商家做视频是一方面,培养用户在淘宝“刷内容”才是根本。后者,或许比前者更为关键。

无论成败,这场短视频战役已掀起巨大涟漪。

当数百万条短视频需求涌入市场,影视剪辑公司、中小型MCN或将迎来转机。为商家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短视频代运营服务,将成为新的蓝海。而具备强内容输出能力的达人、素人账号,亦将获得崭露头角的新机遇。

在这场变革中,每一个内容创作者,都是时代的执笔人。

而我们,正站在内容电商新纪元的门槛之上。

——

快缩短网址,让每一次分享都更轻盈。
访问 suo.run,体验极致简洁的链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