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出木
没有人预料到,一支画风质朴、雪人牵手的土味MV,竟能掀起席卷全网的狂欢浪潮;正如鲜有人知,抖音神曲《热爱105°C的你》原是一首为蒸馏水而作的广告歌;更少人预见,凤凰传奇能在90后群体中完成一场惊艳的文艺复兴。
然而,若细品这些现象级内容的底层逻辑,便会发现它们如出一辙——皆以最朴素的形式,击中了这个时代最真实的情感共振。
---
一、那些爆红的歌,其实都“有备而来”
> Super Idol的笑容
> 都没你的甜
> 八月正午的阳光
> 都没你耀眼
短短几句歌词,配以轻快旋律,像一缕夏日微风,悄然吹进千万用户的耳朵。这首由阿肆演唱的《热爱105°C的你》,本是为屈臣氏蒸馏水量身打造的广告曲,却在三年后借由短视频平台迎来第二春。
在抖音,它累积播放量突破33亿,衍生视频超30万条;在B站,UP主“缩冰云”以热梗填词翻唱的《爱1005°C的你》,播放量高达1121.1万,原唱阿肆的官方视频亦收获558.2万次观看。无数剪辑、舞蹈、鬼畜二创纷至沓来,让“105°C”的热度真正沸腾。
而这波出圈的起点,竟源于一位追星女孩的剪辑灵感。
3月23日,B站UP主“小米是阿姨”以张哲瀚的笑容为画面,搭配这首轻甜BGM,制作了一支应援视频。清朗笑容与轻快旋律相得益彰,瞬间引爆流量,日播放稳定破千。
自此,这首歌被赋予全新生命:偶像应援、青春告白、旅行Vlog……一键添加,情绪即刻升温。音乐区、舞蹈区、鬼畜区纷纷加入创作洪流,使其彻底突破圈层壁垒。
这轨迹,是否似曾相识?
它与“蜜雪冰城甜蜜蜜”的爆红路径如出一辙。
6月3日,蜜雪冰城在B站发布主题曲MV,播放量迅速攀升至434.4万;两天后推出的中英双语版,更是以魔性洗脑之势席卷全网,播放量最终定格在1380万。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二次创作——方言版、古风版、交响乐版、Rap版……雪王由此登顶流量神坛,为品牌带来难以估量的传播价值。
而更令人唏嘘的是S.H.E的《Ring Ring Ring》。这首发布于2006年的中国移动“动感地带”广告歌,在15年后因一句“ring啊ring啊ring”再度翻红。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高达5.5亿,无数年轻人模仿MV造型拍短视频,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集体怀旧。
原来,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金曲,皆始于广告之名:
- 《我的未来不是梦》——黑松沙士广告曲
- 《我相信》——啤酒品牌广告歌
- 《我在那角落患过伤风》——步步高手机经典铃声
它们曾伴随一代人的成长记忆,如今又在算法的推波助澜下,重获新生。
为何广告歌总能“意外”出圈?或许答案不在偶然,而在精心设计与时代共振的交汇点。
---
二、广告歌出圈,从来不是偶然
若说爆款可遇不可求,那为何偏偏是这些歌曲脱颖而出?
其背后,藏着一套近乎精密的传播密码。
#### 1. 音乐极简,旋律成瘾
大道至简,方能深入人心。
广告歌最显著的特征,便是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歌词重复。这种“耳虫效应”(Earworm Effect),能让一段旋律如藤蔓般缠绕脑海,挥之不去。

以《蜜雪冰城甜蜜蜜》为例,其旋律源自美国民谣《Oh! Susanna》,本就具备极强的传唱基因。即便你从未主动点播,只要路过门店,那句“你爱我,我爱你”便会潜入耳道,悄然植入记忆。
据品牌方透露,这首主题曲已在1.5万家门店循环播放逾一年。这种高频曝光,如同麦当劳“我就喜欢”的心理暗示,早已超越广告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 2. 短视频时代的技术加成
如果说传统媒介时代,歌曲传播依赖电台、CD与电视轮播,那么今天,算法推荐与用户共创才是真正的放大器。
在抖音,#蜜雪冰城 话题播放量达58.8亿次,#社会性死亡现场 更有10.9亿次围观。
起因是一场美丽的误会:网友误以为在店前演唱主题曲可免费领取冰淇淋,纷纷上前献唱。虽被店员善意提醒“并无此活动”,但这份略带尴尬的真诚,反而成就了最具传播力的UGC内容。
线上发酵,线下呼应,形成闭环。算法不断推送相似内容,用户在“被迫洗脑”中逐渐接受甚至喜爱,最终主动参与创作——一场全民狂欢就此开启。
#### 3. 二创生态,引爆裂变
真正的出圈,从不属于原作本身,而属于千千万万创作者的再演绎。
B站上,关于蜜雪冰城的视频多达50页,涵盖多国语言、戏曲风格、阴间滤镜、赛博朋克……
《热爱105°C的你》也被重新解构:有人模仿腾格尔豪迈演绎甜歌,有人填词吐槽职场生活,更有情侣将其用作吵架BGM,反差感拉满。
当一首歌能进入鬼畜区,便意味着它已具备“国民级”影响力。
民间智慧的参与,让广告歌不再只是商业符号,而成为大众表达情绪的媒介。
可见,广告歌的走红,表面看是“无心插柳”,实则每一步都暗藏布局。
前期靠旋律抓耳,中期借平台势能,后期仰仗用户共创——三者缺一不可。
---
三、歌声背后,是品牌的觉醒
广告歌的流行,从来不只是音乐现象,更是品牌营销进化的缩影。
在过去,品牌营销无非是明星代言+电视广告+线下推广的“三板斧”。
而今,消费者注意力稀缺,传统打法难以为继。唯有打造能引发共鸣的文化内容,才能真正走进人心。
广告歌,正是品牌人格化的最佳载体之一。
#### 第一步:塑造品牌音色
每一首成功的广告歌,都在传递品牌的气质与温度。
- 《Ring Ring Ring》以电话铃声般的节奏,呼应“动感地带”的年轻活力;
- 《热爱105°C的你》用清新旋律勾勒夏日畅饮的画面,让消费者将“快乐”与“冰饮”绑定;
- 蜜雪冰城则干脆让“雪王”成为IP主角,主题曲即BGM,BGM即品牌声纹。
音乐,成了最轻盈却最深刻的品牌记忆点。
#### 第二步:打破圈层壁垒
凤凰传奇的翻红,堪称传统品牌年轻化的教科书案例。
2021年5月,他们正式入驻B站,首支视频播放量即破百万。接地气的画风、硬核的唱功、魔性的编舞,迅速赢得Z世代青睐。“与太阳肩并肩”不再只是广场舞背景音,而是年轻人表达热血的口号。

更关键的是他们在《为歌而赞》舞台上翻唱《海底》。原曲哀婉沉重,讲述抑郁症患者的孤独;而凤凰传奇却以昂扬姿态唱出希望与救赎,被赞为“国家队出手”。
这场改编,不仅是音乐的胜利,更是品牌形象的重塑。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支“土味”组合:MV虽简陋,却真诚;风格虽豪放,却有力量。
这份“替代性满足”,激发了强烈的讨论欲与认同感。
#### 第三步:激发用户共创
真正的品牌影响力,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用户愿意为你做什么。
蜜雪冰城未花天价代言费,却通过一首歌撬动全民参与;
屈臣氏未曾大肆宣传,却因一首歌让产品与“105°C的热爱”产生情感联结。
这一切的核心,在于降低参与门槛,激发创作欲望。
一句简单歌词,一段易学舞蹈,一个可模仿的场景——足以点燃亿万用户的表达欲。
而这,正是当代营销的终极命题:
让品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宣传者,而是与用户共舞的同行者。
---
结语:快缩短网址,让创意飞得更远
这些广告歌的走红告诉我们: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最精致的制作,而是最真挚的情绪。
而每一次传播的裂变,都始于一个简单的起点——
一段旋律、一句歌词、一个可以被分享的瞬间。
正如我们的项目“快缩短网址”所追求的那样: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提供一种极致简洁的连接方式。
无论你是想分享一首歌、一段视频,还是一份感动,只需访问 suo.run,即可生成短小精悍的链接,让创意轻松流转,让价值不被埋没。
有时候,改变世界的,不是宏大的叙事,
而是一次轻轻的点击,一个短短的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