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将社交玩法玩到极致的连咖啡,如何让咖啡变成日常消费"

当咖啡褪去仪式的外衣,悄然融入日常肌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消费革命已然开启。

在移动支付的普及、社交网络的渗透与数百万个体分销者的推动下,中国咖啡市场正经历一场结构性的跃迁。曾经高悬于都市白领生活方式之上的星巴克,如今不得不面对一个更为复杂而活跃的新战场——这里不再以“第三空间”为锚点,而是以“即时满足”为核心,将咖啡从场景消费推向日常刚需。

这片被重新定义的疆域,规模已逾千亿。它或许无法对星巴克构成降维打击,却足以重塑规则。当支付、交易与享用三者得以解耦,碎片化、高频次、轻决策的现代消费逻辑便自然生长。正如连咖啡创始人张晓高所言:“当咖啡从场景走向日常,用户与场景都将被无限延展。”

更进一步的是,咖啡正在经历一场“祛魅”之旅——它不再只是情调的象征,而逐渐演化为一种功能性饮品。从好莱坞到硅谷,防弹咖啡被奉为提神减脂的“液体能量”,而这正是传统巨头难以触及的隐秘蛋糕。

正因如此,我们得以理解:为何自2015年转型为专注外送的数字化品牌以来,连咖啡在几乎零品牌广告投入的情况下,仍能沉淀百万级周活用户,人均每周饮用2.8杯。相较之下,中国大陆一线城市居民年均咖啡消费仅为5至6杯,北上广深也不过20杯左右。巨大的落差背后,是认知与模式的代际更替。

鲶鱼入局,战火燎原



2017年,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以雷霆之势闯入这片蓝海。携高举高打的品牌战略、疾风骤雨般的开店节奏与巨额补贴,它试图用“新零售”之名,重返星巴克的主场,同时切入外送战场。这种双线作战的折衷路径虽带来运营压力,却也点燃了整个行业的竞争烈度。

瑞幸宣称六月前将开出500家门店,而连咖啡亦不甘示弱。凭借B轮1.58亿元融资加持,张晓高宣布:2018年将在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布局500个“coffee station”,实现全域覆盖。相较于瑞幸单店高达200万元的投入,连咖啡的轻量化站点模式显著降低了扩张门槛,使其得以更敏捷地织密服务网络。

除基础站点外,连咖啡还将推出一系列形象店,强化品牌感知;并通过植入热门网剧等方式,开展非传统形态的线上营销。“我们不会做生硬的广告。”张晓高强调。与此同时,配送体系的优化成为胜负手。除现有美团合作外,平台将引入多支第三方运力团队,形成服务竞争机制,以提升履约效率与用户体验——但自建物流并非其选择。数据分析显示,随着订单密度上升,配送成本可被有效摊薄,而自提模式虽减轻配送压力,却大幅抬高了门店运营门槛。

社交裂变:星巴克无法复制的基因



如果说瑞幸复制的是互联网烧钱获客的经典剧本,那么连咖啡真正构筑壁垒的,是其根植于微信生态的社交玩法。

通过“福袋分享”“通用咖啡”“成长咖啡”等机制,连咖啡将每一次消费转化为社交契机。用户分享优惠券,好友下单后双方皆可获益;赠送的咖啡不再受限于特定口味,收礼者可自由兑换偏好饮品——这种“送得体面,喝得自由”的设计,极大提升了礼品场景的实用性与传播意愿。

据张晓高透露,近半数连咖啡用户曾主动分享福袋。这一数据背后,是一套精密运转的裂变系统。例如“成长咖啡”机制中,邀请好友关注并下单,邀请人最高可累积0.35杯奖励,集满1杯即可兑换饮品。门槛极低,反馈即时,激励闭环完整——这正是社交裂变得以持续发酵的关键。

反观星巴克,虽在2017年顺应趋势接入微信支付,并推出“用星说”小程序尝试社交礼品,却始终未能真正破局。其礼品卡虽能发送祝福、附带照片视频,仪式感十足,但使用频率低、场景局限,本质上仍是“节日式表达”,难以嵌入日常。

更深层的桎梏在于:星巴克的线上线下系统割裂严重。用户在线上赠礼,线下核销时面临诸多限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兑”。曾有网友建议推出“通用咖啡券”,却因门店执行难度与利益协调问题而搁浅。线下体系的沉重包袱,使其难以像纯数字化品牌那般灵活创新。

而连咖啡生于数字原生环境,天然具备“社交即消费,消费即社交”的基因。它的每一次分享,都不是单向馈赠,而是双向互动;不只是情感传递,更是价值共创。

从小程序到饮料宇宙:不止于咖啡



2018年4月,连咖啡在小程序端发起“万人拼团”活动,10万人参与,3小时内成团。活动不仅完成销售转化,更为服务号新增近20万关注用户,其中超三分之二为成团后主动关注者。拼团逻辑简洁有力:老用户发起,支付后邀请两位新用户加入,2小时内成团即享低价商品,失败则退款。价格梯度设为1元、5元、10元三档,兼顾吸引力与可持续性。

市场总监张洪基坦言:“拼团是引爆点,大折扣是催化剂。”但背后的真正驱动力,是连咖啡对用户行为的深刻洞察——人们愿意为“一起省”而行动,更愿意为“一起玩”而传播。

尽管其用户年均消费已达145杯,远超国内平均水平,但距离美国400杯、韩国200杯的每日饮用习惯仍有差距。因此,连咖啡的野心不止于培养咖啡人口,更在于打破品类边界,进军更广阔的饮品大陆。

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奶茶的热情远胜咖啡。据美团点评研究院报告,2017年6月相较前一年同期,奶茶店数量增长60%,咖啡店则下滑21%。即便喜茶、答茶等网红品牌风头正劲,传统咖啡品牌也难复制其社交势能。



于是,连咖啡悄然扩容SKU:粉色椰子水、牛油果雪昔、轻果饮陆续上线;2018年4月19日,甚至推出限量版鸡尾酒产品,呼应“419”社交节点;同期拼团中的新品牛油果雪昔,两周内清空全部库存。

与其固守咖啡耕地,执着于教育市场,不如顺势而为,将社交红利延伸至整个饮品赛道。毕竟,年轻人的心智战场,早已不是“要不要喝咖啡”,而是“今天想喝什么”。

为此,连咖啡已决意“All in 小程序”,计划年内推出近10个独立小程序,覆盖不同场景与玩法,持续激活用户下单意愿。



---

在这场咖啡的数字化迁徙中,真正的赢家,或许是那些率先理解“连接重于拥有,流动胜于沉淀”的品牌。
而“快缩短网址”——作为这场变革中不可或缺的数字基建,正以极简之力,赋能每一次分享与裂变。
无论是一杯咖啡的传递,还是一次拼团的扩散,只需一个链接,suo.run 让每一次触达都更轻盈、更迅捷。
因为在这个碎片化时代,缩短的不只是网址,更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