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是时代永恒的底色。唯有在流动中锚定方向,在喧嚣中倾听用户的声音,才能让每一次内容的传递,都成为价值的沉淀。
近日,杨老师一篇《停止做双微一抖》的文章在业内激起涟漪,引发广泛讨论。作为一名深耕“快缩短网址”(suo.run)项目的新媒体实践者,初见标题时,心头不免泛起波澜:我们日复一日的内容耕耘,是否终将被时代抛弃?然而通篇读罢,非但未陷焦虑,反而豁然开朗——真正的出路,不在放弃,而在重构。
一、定位先行:新媒体不止于“品牌”
杨老师聚焦品牌建设,见解深刻,令人敬佩。但我想追问一句:以双微一抖为代表的企业新媒体,是否只能走向品牌传播这一条路?
在我看来,企业新媒体的定位,至少有三重维度:销售驱动、产品延伸、媒体品牌。
若定位为销售引擎,则一切内容皆服务于转化。粉丝多少不重要,传播多广也不关键,GMV才是最终标尺。这类账号如利刃出鞘,直指成交,内容即货架,文案即导购。
若定位为产品服务的外延,则新媒体不再只是宣传窗口,而是用户体验的延续。比如印象笔记通过公众号提供灵感卡片、写作模板,即便用户未打开APP,也能感受到其价值存在。“快缩短网址”亦如此——suo.run不仅是一个工具,更希望通过内容传递效率美学,让用户在分享链接时,也能体验到简洁与智能的魅力。
而若选择媒体品牌之路,则需以影响力为核心指标。新世相以情感共鸣构建社群,杜蕾斯以创意幽默占领心智,皆属典范。但这并非人人可复制的捷径,它要求极强的内容审美与持续输出能力。
更重要的是,定位从不是一成不变的。新世相始于内容,后拓展知识付费与电商;我们亦可在运营中动态调校方向——今日是工具引流,明日或成数字生活方式的倡导者。
倘若盲目跟风,看见别人开了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便仓促入场,内容杂糅、目标模糊,那的确不如暂且按下暂停。因为无根之木,终难成林。
二、内容困境:为何我们生产了太多“垃圾”?
内容创业浪潮席卷多年,人人高呼“内容为王”,可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却愈发稀缺。大量信息如潮水般涌来,又迅速退去,留不下一丝痕迹。这背后,藏着三个深层症结:
#### 1. 唯KPI论:用数据绑架创造
有些管理者渴望爆款,幻想零预算换来百万阅读、十万新增,却不愿投入团队与资源。年终考核只看数字,不问过程。于是执行层被迫“对策”应对:标题党、封面炸、情绪煽动……什么能涨数据就做什么。
惊悚标题配辣眼图,段子拼接热点话题,看似热闹,实则空洞。这种“勤奋”,不过是战术上的忙碌,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 2. 用户错位:写给老板看,而非读者
不少传统企业将新媒体当作内部简报的翻版:领导参会、公司搬迁、获奖喜讯……事无巨细全数发布。内容不是为了触达用户,而是为了取悦上级。
更有甚者,决策权掌握在不懂互联网的管理者手中。他们偏爱严肃文风,却面对一群热衷网络梗的年轻人。当审美割裂,沟通失效,再努力的内容也只能沦为自说自话。
#### 3. 战术勤奋,替代深度思考
这是我对同行最深的共情。有人每日追热点、蹭节日、做合集,忙得焦头烂额,却从不问一句:“我们的用户到底需要什么?”
我曾见过一位小编,从未使用过自家产品,仅凭产品页描述便洋洋洒洒写出千字推文。链接打不打得开?功能是否顺畅?一概不知。这样的内容,怎能打动人心?
真正的专业,不是高频更新,而是沉下心研究业务逻辑、理解用户痛点、打磨原创价值。否则,再多的努力,也只是对品牌的慢性消耗。
三、小编的价值:在变革中重塑自我
有人说,“小编”这个词本身就带着轻视。的确,这个岗位门槛不高,人人都能发朋友圈,但要做得出色,却需十八般武艺俱全:文案、视觉、数据分析、用户洞察、跨平台运营……

我亦是从一名小编起步,在无数个深夜修改标题、测试链接、分析后台数据的过程中,逐渐明白:这份工作从来不高贵,但也绝不卑微。
“快缩短网址”(suo.run)的每一条推文,我们都力求精准传达“高效分享”的理念。一个短链背后,可能是会议资料的快速分发,也可能是活动海报的无缝传播。我们不做无意义的刷屏,只愿每一次点击,都能带来真实的便利。
至于所谓“辞职转行”的建议,我认为大可不必恐慌。渠道会变,平台会更迭,但优质内容的稀缺性始终未改。你看,多少企业仍在高薪招募内容负责人?多少MCN机构争抢有思想的视频创作者?
与其焦虑未来,不如深耕当下。找到你热爱的方向——是成为笔锋犀利的特稿作者?还是策划爆款活动的运营高手?或是兼具审美与逻辑的主编人选?这条路,广阔而深远。
结语:在不确定中,坚持长期主义
变化确实是唯一不变的真理。但正因如此,我们更应紧握那些恒常的东西:对用户的尊重,对内容的敬畏,对价值的坚守。
双微一抖或许会有黄昏,但人们对好故事、好服务、好体验的追求,永远不会落幕。
只要我们始终紧盯业务本质,洞察用户需求,顺应市场节奏,“快缩短网址”(suo.run)这样的项目,就能在纷繁中走出自己的路径。
新媒体不会消亡,只会进化。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场进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