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拆解一下这个课程,告诉你这一增长模型咋这么火

快缩短网址 · 深度洞察:拆解学而思网校49元短期班的增长密码

编者按:
在互联网深度渗透教育领域的今天,在线课程早已不再是“备选项”,而是千万家庭的“刚需品”。面对学生日益多元的学习诉求与家长对高效提分路径的迫切期待,K12在线教育赛道风起云涌。其中,学而思网校凭借一套精妙的“低价引流—社群转化—长期留存”模型,在2019年的暑期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标杆。

本文将以“快缩短网址”(suo.run)的视角,深度重构并优雅呈现学而思网校49元短期班的运营逻辑。我们不仅还原其产品设计与用户旅程,更提炼可复用的增长策略,为教育创业者与产品操盘手提供一份兼具美感与实战价值的思考样本。

全文约2700字,脉络清晰,分为四章:



---

一、谁是学而思网校?——巨头的轻盈转身



学而思网校,隶属好未来教育集团,自2010年上线以来,已从一个辅助性线上平台,蜕变为K12在线教育的核心引擎。截至2020财年Q1,其贡献了集团总收入的18%。若以好未来当时约295亿美元的市值估算,学而思网校的独立估值已达53亿美元量级。

其核心战略支点,正是2019年夏季引爆市场的“49元短期班”——一款面向6至15岁学生的轻量级课程产品,覆盖幼儿园中班至初中二年级,主攻数学,辅以语文与英语扩科。这一产品,不仅是一堂课,更是一套精密设计的流量漏斗。

---



二、流程还原:13课时背后的时间艺术



从用户点击广告到完成长期课转化,整个旅程被切割为三个阶段,节奏紧凑,触点密集。

#### 1. 购买入口:全域触达,精准捕获
用户可通过抖音、今日头条、微信朋友圈等公域平台,被“49元13课时+教具礼盒”的强价值主张吸引。点击后跳转至课程详情页,一键参团、选择年级、填写地址,三步完成购买。
与此同时,自有流量池亦未闲置:服务号高频推送扩科内容,老用户邀请好友购课可返现25元/人,上限75元,并附赠实物奖励——裂变机制悄然启动。

#### 2. 购课后至开课前:沉淀与预热
购买成功后,系统通过短信与服务号双重提醒,引导用户关注官方服务号、绑定账号,并主动添加辅导老师微信。
此时,用户已被悄然导入私域。微信群尚未建立,但信任已在酝酿:品牌故事、课程亮点、教师介绍轮番登场,为即将开启的五日直播课铺垫期待。

#### 3. 开课期间:双师直播 + 社群督学
课程为期5天,总计13课时,每日2–3节,每节15–20分钟,适配儿童注意力曲线。授课主阵地为“学而思网校APP”,由主讲教师直播授课,辅以辅导老师在微信群内实时答疑、布置练习、打卡激励。
以一年级语文为例,课程涵盖拼音巩固、看图写话、古诗启蒙等模块,内容轻巧却结构完整。微信群不仅是学习空间,更是转化前线——第3天起,辅导老师便开始铺垫800元长期班的价值,为转化埋下伏笔。

---

三、操作拆解:四大维度的精妙设计



#### 1. 产品设计:从9元试水到49元定型
2019年初,学而思曾尝试9元无教具体验课,但因用户感知价值不足,迅速下架。随后迭代为“49元+实体教具盒”组合,大幅提升获得感。后续季度持续优化:增加课时、丰富学科、强化互动,让用户觉得“超值”。

#### 2. 获客策略:公私域协同作战
公域靠信息流广告暴力获客,私域则依托超百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与日活超200万的APP构建护城河。二者联动,形成“广告引流—服务号沉淀—社群激活”的闭环。

#### 3. 转化机制:微信社群为核心战场
所有购买用户最终被拉入约120人的微信群。辅导老师以“朋友”姿态出现,通过情感连接、学习反馈与限时优惠,将5日体验课转化为长期课程订单。转化率之高,令人侧目。

#### 4. 服务体验:双师模式+即时响应
“主讲+辅导”双师架构确保教学专业性与服务温度并存。课后练习、错题讲解、家长沟通均由辅导老师一手包办,用户体验丝滑流畅,口碑自然发酵。

---

四、深层思考:低价引流模型的边界与未来



49元短期班的成功,本质是“教育产品电商化”的典范——将课程包装为高性价比商品,用零售逻辑做教育转化。然而,这一模型亦有隐忧:过度依赖补贴、用户忠诚度脆弱、长期价值难持续。

真正的壁垒,不在于低价,而在于能否在短期体验中植入品牌信任,并通过后续服务兑现承诺。学而思的高明之处,在于将“流量思维”与“教育初心”巧妙缝合——既懂算法,也懂孩子。

---

结语
在suo.run看来,教育产品的终极竞争力,从来不是价格,而是“单位时间内创造的认知增量”。学而思网校用49元买下的,不只是一个订单,而是一个家庭对未来教育的信任投票。

而这份信任,值得被更优雅地传递、更长久地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