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用户成长路上的同行者,你是否曾深入思考过这些问题?

- 什么是真正的用户增长?其核心逻辑究竟为何?
- 用户增长项目有哪些典型范式?
- 面对高频/低频、高客单价/低客单价的产品,应如何差异化布局?
-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才真正契合用户增长的节奏与气质?
上周,我沉浸于一本极具实战价值的著作——《我在一线做用户增长》。作者横跨海内外增长战场,经验深厚,仅读数页便令人欲罢不能。全书虽仅十二万字,却字字珠玑,上述疑问皆可从中觅得答案。诚挚推荐给所有关注增长、躬身入局的朋友,定能有所启发。
结合书中模型与自身实战经历,现将精华凝练如下。若你时间有限,不妨先览此清单。
---
一、关于用户增长:破除迷思,回归本质
#1 拨开误解的迷雾
许多人误以为用户增长 = 裂变拉新 + 品牌曝光。实则不然——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真正的增长内核,在于长周期视角下对用户终身价值(LTV)的持续提升,这方是商业可持续的根本。
#2 重新定义增长
用户增长,即:调动一切可用资源,让更多用户更频繁地使用产品的核心功能。
- “更多”指向拉新;
- “更频繁”关乎活跃(DAU/MAU);
- “核心功能”则是产品为用户创造价值的锚点。
若用户涌入却未触达核心价值,增长便沦为数字幻觉。
#3 增长的本质是试错
增长并非线性成功,而是以大量测试的冗余,换取少数确定性的突破。
那些显而易见、见效快的策略早已被穷尽(如直接补贴),剩下的,皆是需耐心啃下的“硬骨头”。即便资深团队,亦需在失败中迭代前行。
#4 五步方法论
1. 明确目标:紧扣公司战略,设定清晰、可衡量的增长指标;
2. 选择路径:基于资源禀赋、产品特性与行业生态,匹配合适打法;
3. 组建团队:内部协同或借力外部伙伴,机制设计常比执行更难;
4. 持续迭代:拥抱失败,快速验证,小步快跑;
5. 着眼长期:预判增长曲线拐点,提前布局第二曲线。
---
二、用户增长项目的四大类型
#1 四类模型
1. 漏斗增长:优化转化路径(如注册→登录→下单),提升各环节效率;
2. 功能增长:通过产品内嵌活动(如邀请有礼、助力免单)激发行为,但用户敏感度正逐年下降,需矩阵化组合出击;
3. 策略增长:动态调优,千人千策。如 ofo 红包车背后,实则是实时调控红包金额、概率与时段的精密算法;
4. 综合增长:打通线上线下,重构用户全链路体验,实现生态级跃迁。
#2 实战回溯
曾主导一场耗资百万的红包拉新战役,表面是“撒钱”,实则内嵌多维调控机制——通过动态调整奖励阈值与传播系数,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最大化裂变效率。细节决定成败。
---
三、HVA 模型:锁定高价值行为
#1 何为 HVA?
High Value Action(高价值行为)——用户一旦完成该行为,其 LTV 显著跃升。
例如:电商平台发现,购买过 3C 产品的用户复购率极高,故“首购 3C”即为关键 HVA。
#2 如何衡量?
通过数据建模,计算 HVA 所带来的增量 LTV。在众多潜在 HVA 中,筛选出性价比最高、可规模化引导的行为作为增长支点。
注:此过程极度依赖 BI 团队的数据基建与洞察支持。
#3 笑脸模型:HVA × 裂变
将 HVA 嵌入拉新链路——新用户通过分享链接进入后,直接体验核心功能并触发 HVA,从而实现 LTV 的前置提升。增长不再只是“拉人头”,而是“种价值”。
---
四、快思考模型:顺应人性,加速决策
借鉴《思考,快与慢》中的双系统理论:用户偏好无意识、直觉式决策(系统1)。增长设计应顺势而为:
- 强烈情感:不止说“捐5元”,更要呈现“2000名孩子搬进明亮教室”的画面,激发共情;
- 默认引导:会员选项默认高阶档位,退出时弹窗高亮“再看一眼”——微小设计,显著影响;
- 先寸后尺:不急于发券,先通过内容建立认知(如“网购防坑指南”),再自然过渡至转化;
- 损失厌恶:“红包已到账,绑定银行卡即可提现”——人们更怕失去已拥有的东西;
- 锚定效应:“原价599,现仅9元”——锚点重塑价值感知。

这些心理学杠杆,看似微妙,却是撬动转化的关键支点。
---
五、高低频 × 高低客单价:四象限打法
| | 高客单价 | 低客单价 |
|----------------|-------------------------------|-------------------------------|
| 高频产品 | 补贴诱导 HVA,计算 LTV/CAC 比值,追求良性循环 | 用小额激励培养习惯,强化复购心智 |
| 低频产品 | 聚焦强需求用户;弱需求者重在场景唤醒与核心功能体验 | 激活关联场景,降低决策门槛,制造“轻尝试”机会 |
---
六、用户增长人才的四大特质
#1 AB 测试思维
增长的基石。但需谨记:
- 同时性:对照组与实验组必须同期运行;
- 同质性:用户群体特征需高度一致,避免季节、热点等干扰变量。
#2 逆向思维
预设失败,方能从容应对。启动前自问:
- 若失败,根因何在?
- 若成功,亮点能否复制?
#3 善于发现
- 联系:跨界联想(如老虎机机制 × 抽奖活动);
- 发问:追问“为什么”五次,穿透数据表象;
- 观察:走进真实使用场景;
- 沟通:与不同领域碰撞火花;
- 实验:小步快跑,数据说话。
#4 人才画像
- 背景多元:尤以创业者为佳——结果导向,主人翁意识强;
- 懂心理学:深谙用户决策机制,设计更具说服力;
- 精数据分析:从噪声中识别信号,驱动科学决策;
- 乐观坚韧:在无数次失败中保持信念,点燃团队。
---
在「快缩短网址」(suo.run),我们不仅缩短链接,更致力于缩短用户与价值之间的距离。增长之路,道阻且长,但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