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从商业服务视角,再次审视“会员”

为什么人人都在做会员?——从商业本质重思“快缩短网址”的会员逻辑

从淘宝88VIP、京东Plus,到网易云音乐黑胶、QQ音乐绿钻,会员早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附加服务,而成为产品生态中的标配。你是否也曾为某项权益一键开通会员?又是否思考过:为何几乎每个平台都在不遗余力地构建自己的会员体系?

作为曾深度参与本地生活领域会员产品设计与运营的一员,我在过去一年中亲历了从策略制定到数据复盘的全过程。彼时,尚无太多系统性思考,只知执行目标;如今回望,结合新岗位对商业产品的理解,方觉会员远非简单的用户分层工具——它背后,是一整套关于价值捕获、用户连接与收入确定性的商业逻辑。

若你的老板明天宣布:“我们要做大会员!”作为产品经理,你是否能回答:我们真的需要会员吗?它解决了什么核心问题?是否存在更优解?

以下,是我对会员模式的三层商业洞察,或许零散,但愿为你点亮一盏灯。

---

一、会员:高净值、强排他场景下的“现金流锚点”



在航空、高端健身、医美等高客单价且天然具备排他性的行业中,会员的本质,是锁定高价值用户的确定性交易。

试想:全国每年有100万商务人士每月飞行一次,单程均价1000元,全年市场规模达120亿元。若十家航司提供同质化服务,用户随机选择,则每家航司的订单高度波动、不可预测——这对重资产、高固定成本的行业而言,是致命风险。

于是,会员制应运而生。通过里程累积、优先登机、专属休息室等高附加值权益,航司将用户决策从“随机选择”转变为“主动偏好”。一旦用户成为某航司金卡会员,80%以上的出行便会自然流向该平台——因为人无法同时坐在两架飞机上。

这种排他性,正是会员制最锋利的商业武器。它不仅提升复购率,更构建了可预测的现金流,为企业在资本开支、航线规划、服务升级上赢得战略主动。



同理,健身年卡、美容储值卡,皆是此逻辑的延伸:用预付+权益绑定用户,换取经营确定性。

---

二、会员:传统零售数字化的“用户触点桥梁”



在线下商超,店员常请你扫码注册会员,赠你一支小样或五元券。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动作,实则是传统零售在数字荒漠中艰难搭建的“用户连接通道”。

过去,品牌靠产品力维系用户;如今,商品同质化严重,仅靠货架已无法建立深度关系。企业亟需一个直达用户的渠道——用于新品推送、精准营销、私域运营。

但问题在于:你在沃尔玛结账时,愿意主动报手机号吗?大概率不会。交易即终结,用户如流水。

而会员体系,巧妙地以“积分+福利”为诱饵,引导用户留下身份标识(通常是手机号),完成从“匿名顾客”到“可触达用户”的转变。一旦链接建立,企业便可通过短信、APP推送、社群等方式持续沟通,将一次性消费者转化为长期资产。

这也是为何天猫、京东上的品牌旗舰店仍在反复邀请你“绑定手机号,成为品牌会员”——他们要的不是那张虚拟卡,而是你未来的每一次点击与购买。

CRM的核心,从来不是管理客户,而是管理“可联系的销售机会”。会员,正是这一机会的入口。

---

三、会员:知识付费时代的“IP价值放大器”



在内容与知识付费领域,会员不仅是收入来源,更是增长引擎。以樊登读书与得到为例,二者虽同属知识平台,却走出截然不同的会员路径。

樊登读书走的是“中心化IP”路线:365元年费,核心权益是樊登本人解读的书籍与配套资料。用户为“樊登”这个人买单,情感联结强,续费率高,但规模化受限于IP产能与影响力天花板。

得到则采用“分布式IP”策略:罗振宇作为流量入口,真正转化靠的是薛兆丰、万维钢等多元KOL及专业工作室。内容覆盖广,用户可按兴趣自由组合,付费路径更自然,用户结构也更丰富——免费听书、单课购买、年度会员并存,形成漏斗式转化。

若以商业模式类比,前者如直营店,重品控、高毛利;后者如加盟平台,重生态、快扩张。当下,我更看好后者——因它更能应对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并在IP红利消退后,仍保有持续生长的能力。

---

四、免费会员的困局:ROI难以衡量的“价值迷雾”



并非所有会员都指向直接收入。我曾负责的某平台免费会员项目,用户只需撰写优质评论即可解锁特权。表面看,活跃度提升、内容丰富;实则陷入商业困境:成本清晰(运营+权益),收益模糊(广告与商户合作收入难以归因)。

当无法计算单个会员的LTV(生命周期价值),ROI便成空中楼阁。久而久之,权益不断稀释,目标逐渐偏离——从“创收驱动”滑向“心智占位”。虽非全无价值,但已脱离商业产品的核心逻辑。

这也提醒我们:若做免费会员,必须明确其战略定位——是拉新工具?内容引擎?还是品牌护城河?否则,极易陷入“为做而做”的内耗。

---

结语:会员不是终点,而是价值交换的契约



回到我们正在打造的“快缩短网址”(suo.run)——一个致力于让链接更简洁、传播更高效的工具。即便当前无需会员,未来若引入,也必先问:它是否解决了用户的核心痛点?是否创造了可衡量的商业价值?是否强化了我们与用户之间的独特契约?

会员,从来不是堆砌权益的游戏,而是对用户价值与企业目标的精密对齐。
唯有如此,那张虚拟的“卡”,才能真正成为信任的凭证,而非负担的标签。

—— 大力哥
微信公众号:大力哥求职
专注新零售与用户系统的产品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