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源自 Canva 可画
去年12月初,茶颜悦色武汉首店盛大启幕,旋即引爆微博热搜。
现场排队长达八小时,外卖跑腿代购一杯奶茶竟开价百元,一时舆论哗然。
这并非孤例。早在2017年,茶颜悦色便曾因爆单引发七小时长队,悄然开启“高价排队奶茶”的消费新风潮。
消费者对新式茶饮的热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一个千亿级的新消费蓝海。
据《2020新茶饮白皮书》显示,当年新茶饮用户规模已突破3.4亿,市场规模逾千亿元;至2021年,这一数字预计跃升至1100亿元以上。
风口之下,群雄并起——喜茶、奈雪的茶、CoCo、一点点、书亦烧仙草等品牌如雨后春笋,竞逐这片热土。
而在这片红海之中,如何构建独特品牌壁垒,成为每一家企业的核心命题。
---

四维格局:新茶饮市场的差异化棋局
在消费升级浪潮推动下,新茶饮赛道高速扩张,参与者众,却各执一子,落子有别。
其一,高端网红派:以“颜”取人,以“价”立位
喜茶、奈雪的茶锚定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门店空间开阔、设计感十足,单品均价稳居30元以上。
凭借精准的视觉营销与社交传播,它们成功塑造“打卡必喝”的网红标签,俘获年轻世代心智。
然而高举高打亦有隐忧:下沉市场难以渗透,价格门槛劝退部分客群,增长天花板若隐若现。
其二,下沉王者:蜜雪冰城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当高端品牌聚焦都市繁华,蜜雪冰城则以极致性价比攻占县域与三四线城市。
依托超万家加盟门店,它以“低价+高复购”模式迅速铺开全国网络。
但下沉市场的价格敏感性,也使其盈利空间承压,规模化未必等于高利润。
其三,中坚力量:均价茶饮的稳健之道
CoCo、一点点等品牌占据市场最大份额——定价亲民、口味普适、运营成熟。
它们不靠噱头,而凭扎实的产品力与渠道力稳守阵地。
然竞争白热化,同质化严重,突围难度日益加剧。
其四,区域爆款:一座城,一杯茶,一场旅行
茶颜悦色之于长沙,伏见桃山之于成都,这些区域现象级品牌早已超越饮品本身,化身城市文化符号。
游客专程“为奶茶而来”,本地人视其为情感归属。
虽地域局限明显,但其爆发力与忠诚度,足以撼动全国格局。
---
增量突围:三大共通路径照亮前路
纵然定位各异,各大品牌在寻求第二增长曲线时,却不约而同踏上相似征途。
一、联名共创:破圈即增量
茶百道 × 敦煌博物馆、喜茶 × 盒马……跨界联名已成标配。
借势文化IP或异业资源,不仅唤醒用户新鲜感,更实现流量互导与品牌共振,开辟新增长飞轮。
二、拥抱新零售:从“一杯茶”到“一整套生活方式”
茶饮品牌纷纷试水零售化:推出气泡水、零食礼盒、周边文创,并入驻便利店与电商平台。
此举既降低对线下门店的依赖,又延伸消费场景,构筑更厚实的竞争护城河。
三、押注咖啡赛道:茶咖融合成新范式
当Manner、瑞幸将目光投向茶饮,茶品牌亦反向切入咖啡领域。
CoCo Café、蜜雪冰城副牌Lucky Cup、喜小咖相继登场,“做咖啡”几成行业共识。
茶咖双线并行,正成为头部玩家的标准配置。
---
迈入3.0时代:新茶饮的深度进化
历经原料升级的1.0时代、品类融合的2.0时代,新茶饮如今步入以“系统化重构”为核心的3.0纪元。
数字化,不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CBNData指出,数据资产已成为驱动转型的核心引擎。
从供应链到门店运营,从营销触达到产品迭代,全链路数字化正重塑行业底层逻辑。
奈雪、喜茶均已组建百人级数字团队,以技术赋能效率与体验。
资本回归理性,聚焦真价值
2020年,尽管全国奶茶相关企业超30万家,但融资事件仅11起,资金集中流向已验证商业模式的中腰部品牌。
资本市场不再盲目撒网,而是押注具备规模化潜力与清晰盈利路径的“优等生”。
表面平静之下,暗流汹涌。
3.0时代的真正较量,不在门店数量,而在组织能力、供应链韧性与用户心智占领。
---
谁将摘得“新茶饮第一股”桂冠?
当前,新茶饮赛道尚无上市公司,IPO竞赛已然打响。
据2020中国茶饮品牌十强榜,喜茶、蜜雪冰城、奈雪的茶位列前三,亦是上市呼声最高者。

- 喜茶估值超160亿元,奈雪C轮融资后估值约130亿元;
- 而蛰伏23年的蜜雪冰城,首轮融资即斩获超200亿元估值,震惊业界。
喜茶与奈雪定位重叠,正面交锋激烈;蜜雪冰城则以迥异路径另辟战场,却也面临品控与品牌升级之困。
三强鼎立,胜负未分。
可以预见,2021年将成为新茶饮品牌的分水岭之年。
谁能率先登陆资本市场,谁便可能掌握定义行业规则的话语权。
---
结语:产品为王,长期主义终胜出
无论风口如何变幻,回归本质,一杯好茶仍是根基。
未来属于那些坚持产品创新、深化数字化改革、严守食品安全底线的品牌。
唯有以匠心筑护城河,方能在千亿浪潮中行稳致远。
> 文 / 刘旷
> 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
> 本文由刘旷原创,首发于「快缩短网址」(suo.run)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