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为什么总是有看不见的竞品?

快缩短网址|suo.run

---

> “由于定义竞争产品的方法错误,我们会被看不见的对手杀死。
> 即将消灭你的人,永远不会出现在既定的名单中。”
> ——凯文·凯利

回望中国企业数十年沉浮史,真正被“同类竞品”击垮者寥寥无几。
乐百氏未曾压垮娃哈哈;小霸王学习机的陨落,也非败于步步高的步步紧逼。
真正改写战局的,往往是那些从未被列入敌营名单的角色:
滴滴悄然取代了广播电台在司机心中的位置;
饿了么无声蚕食了方便面的市场份额;
摩拜单车则让非法电动三轮车黯然退场。

商业战场之上,真正的敌人常隐于暗影之中。
即便你一路领跑,背后仍有一缕冷风悄然逼近——
那不是来自同行的刀光剑影,而是来自另一个维度的降维打击。

于是问题浮现:若对手不在你的雷达之内,它究竟藏身何处?

今天,我们重新定义「竞品」。

---

01 为何你看不见真正的对手?



近日一则旧闻重燃热议:《西藏唯一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
当湖北疫情肆虐、医院人满为患之际,这位患者却冷静地抢购最后一班飞往拉萨的机票,落地即入院,全程接触24人,零感染。

网友戏称其“战略级操作”。
若此行确为有意为之,那他不仅避开了医疗资源的红海,更精准识别了真正的“敌人”——
在资源极度紧张的环境中,病毒固然致命,但更致命的是与其他患者争夺有限救治机会的“同类”。

这恰如商业世界的一个隐喻:
我们总习惯以“相似性”界定对手——产品形态相近、用户群体重叠、商业模式雷同。
于是淘宝视京东为敌,苹果对标华为,爱奇艺紧盯优酷。

但真正的威胁,往往来自“同根不同形”的存在——
它们未必与你做同样的事,却在满足同一底层需求。

从二维平面看,A与B争抢B→D的路径,彼此视为劲敌;
但从三维视角俯瞰,C可能早已通过B→H→D的空中走廊悄然抵达终点。
而你,仍在平面上互相厮杀。

“同根性”才是判断竞品的核心标准
你们是否在争夺同一块用户心智?是否在填补同一个生活缺口?

- 爱奇艺的对手不只是优酷,更是抖音——二者皆在争夺用户的碎片时间与娱乐注意力;
- 星巴克的对手不只是Costa,还有喜茶——当Lisa下午点了一杯多肉葡萄,她便不会再点一杯拿铁;
- 拼多多的潜在对手或许并非淘宝,而是快手——二者皆深耕下沉市场,布局农产品电商,争夺同一片流量沃土。

真正的竞争,不在品类之内,而在需求之根。



---

02 谁是隐藏最深的对手?



假设你是一位精酿啤酒创业者,正着力拓展中高端餐饮渠道。
2017年,你满怀希望拜访海底捞,却被告知:他们已自研精酿啤酒,由德国优布劳代工,全线门店铺货。

彼时海底捞门店约800家,年啤酒消费额高达4.32亿元——
几乎等同于一家上市啤酒企业的全年营收。

更可怕的是,海底捞并非孤例。
和府捞面、湊湊火锅、西贝等连锁餐饮品牌纷纷推出自有啤酒。
它们不靠品牌溢价,不拼渠道费用,仅凭终端场景与用户触点,便轻松截流你的核心渠道。

你的对手,从雪花、百威,变成了端上你餐桌的“东道主”。

这揭示第二条法则:警惕你的“合作伙伴”
当合作方掌握用户入口与数据资产,它便可能从盟友蜕变为掠食者。

便利蜂推出自有品牌「蜂质选」,从猪肉脯到电池,全链路直连工厂,剔除中间品牌溢价。
货架上,蜂质选与传统品牌并列——后者毫无还手之力。
因为消费者记住的,不再是“XX牌牛肉干”,而是“便利蜂推荐”。

同样,腾讯借火箭少女101、腾讯影业、起点IP与生态流量,悄然重构娱乐产业链。
昔日独立制作公司,如今沦为内容OEM——项目看似光鲜,利润却薄如蝉翼。

未来的杀手,往往是你最信赖的伙伴
当资源不对等,合作即依附;当入口被掌控,生存便受制。

---

03 对手为何能跨境而来?



小米做电饭煲、扫地机器人、甚至汽车,人们欣然接受;
但若vivo宣布造房,多数人会皱眉质疑。

为何?
因为小米是用户资源型企业——它拥有千万忠实米粉,信任其产品哲学;
而vivo是生产资源型企业——强在技术专利,弱在用户心智占位。

过去,我们以“生产什么”定义行业:食品、汽车、家电……
那是物资稀缺时代的逻辑——谁能造出好产品,谁就赢。



但如今,物质丰盈,注意力稀缺。
用户时间与信任,成了新时代的石油

占据用户入口的企业——如BAT、字节、美团、甚至海底捞、便利蜂——
站在了新食物链的顶端。
它们不再局限于原有赛道,而是以用户为锚点,反向定制供应链,跨界收割。

这就是“营销链”对“产业链”的颠覆:
上游不再是工厂,而是用户心智;下游不再是渠道,而是生产执行

谁掌握用户,谁就掌握定义行业的权力。

---

结语:在suo.run,我们缩短的不只是网址



在“快缩短网址”(suo.run),我们深知:
真正的竞争,从不局限于“短链接工具”这一狭隘认知。

我们的对手,可能是浏览器内置的地址栏,
可能是社交平台的一键分享功能,
也可能是某个尚未诞生、却能更高效连接人与信息的新交互范式。

因此,我们不做“更好的短链工具”,
而致力于成为数字世界中最敏捷的信任桥梁——
在用户需要的瞬间,以最短路径,抵达价值彼岸。

因为在这个时代,
看不见的对手最危险,
而看得见未来的,才能活到最后

—— 快缩短网址 · suo.r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