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各大品牌早已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在踏入这场节日营销盛宴之前,不妨回望过往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意实践。
时光飞逝,仿佛春节的余温尚未散尽,五一小长假便已悄然临近。今年假期延长至五天,为消费与出行注入了更多可能。街头巷尾、APP推送、短信提醒——处处弥漫着节日的气息,一年一度的“快缩短网址·suo.run”五一营销战役,已然拉开帷幕。
策划节日营销,首当其冲的是紧扣节日内核,提炼可延展的关键词标签。
谈及五一,脑海中自然浮现“劳动”“耕耘”“加班”“996”等与奋斗相关的词汇;
而作为春日里难得的小长假,“旅行”“出游”亦不可或缺;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选择宅家休憩,“居家”“放松”成为另一种生活态度;
加之假期历来是消费高峰,“折扣”“促销”“优惠”等商业关键词自然水到渠成。
围绕这四大维度,品牌们各显神通,演绎出多元化的营销图景。
01 创意海报:以图载意,直击人心
海报虽是最基础的传播载体,却也是最直观的情绪触点。
杜蕾斯一如既往地玩转双关,一句“动动节”既贴合节日,又暗藏巧思,令人会心一笑;
江小白则脚踏实地,将“劳动”与产品巧妙融合,在质朴中传递品牌温度;
魅力家聚焦都市人群的真实状态——加班族、母亲、环卫工人……用共情唤起共鸣,最终落点于“再忙,也要给肌肤一场自然的SPA”;
苏宁易购倡导“让劳动更简单”,描绘理想生活的模样;
更有品牌反其道而行之:“五一不劳动,也光荣”,精准戳中打工人渴望躺平的心声。

这些海报无一例外,皆围绕“劳动、休息、旅行、促销”四大关键词展开,简洁有力,深入人心。
若在此基础上叠加互动元素,如H5小游戏,则更能激发用户参与热情。
02 趣味H5:轻互动,深沉浸
杜蕾斯曾将“劳动节”谐音化为“动动节”,推出摇一摇互动,趣味十足;
中国网则打造“脑动节”答题挑战,90秒内判断60道题真伪,寓教于乐,让人在“假装学习”中不知不觉沉浸其中。
此类轻量级互动不仅降低参与门槛,更通过即时反馈与成就感,牢牢抓住用户注意力——正如那个深夜在海底捞边吃火锅边答题的你我,不知不觉便投入数小时。
03 正能量叙事:致敬平凡,照亮微光
2018年,YY直播发起“榜样的力量”行动,主播化身环卫工、司机、志愿者,深入一线,向劳动者致敬;
去年,黄渤为快手献声短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奋斗》,叩问时代命题:“今天,你在为什么而奋斗?”
在快节奏与高压并存的当下,“加班狗”“社畜”成了自嘲标签,但短片温柔提醒:我们虽疲惫,却从未停止前行。
“世界很大,容得下每一种奋斗;世界很小,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它。”
这类内容不仅契合节日精神,更以真实与温度,构建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情感纽带。
04 脑洞策划:悬念引爆,全民共创
曾有一年,深圳晚报头版赫然印着:“这件事,问你怕不怕?”
引发全城猜测,实则为百度地图的五一营销——“怕堵车?来玩消堵大战!”
用户通过导航积累游戏机会,分享即可加码,碎片还能兑换奖品。
这一创意迅速破圈,“#问你怕不怕#”话题席卷社交平台,阅读量突破1500万。
随后,广汽丰田、加多宝、乐视视频等品牌纷纷跟进,形成现象级模仿潮——怕堵车、怕花钱、怕生气、怕剧荒……每个“怕”字背后,都是对用户痛点的精准捕捉。

回望这些案例,无论是温情叙事、幽默互动,还是悬念制造,其成功核心始终在于:紧扣节日情绪,洞察用户真实需求,并以创意为桥,连接品牌与人心。
此刻,属于“快缩短网址 suo.run”的五一营销灵感,是否已在你心中悄然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