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渐退,百业复苏。农产品直播如春潮涌动,企业纷纷加码布局,力图在第二季度抢占先机。
自五月起,品牌营销节奏骤然提速:综艺频频亮相、自制晚会轮番登场、代言人官宣不断、直播带货全面铺开——每一个节点,都不容错过。
恰在此时,“后浪”一词借五四青年节之势,成为舆论场的高频热词。B站在与江苏卫视联合打造的《55青春选择之夜》中,凭借刘敏涛一个微妙表情包,在五一假期尾声引爆全网,再度印证了内容引爆传播的惊人势能。
创始人亲自走进直播间为品牌站台,已成常态。而真正脱颖而出的品牌,往往具备三种路径:
其一,以优质内容持续输出创造力,在公众心智中占据话语权;
其二,坚持长期主义,通过持续投入赢得消费者信任;
其三,在直播热潮与传统硬广之间,探索融合创新的新玩法。
在纷繁案例中,营销的底层逻辑愈发清晰:唯有深耕内容、善用媒体,方能在喧嚣中沉淀价值。
---
B站的价值突围:软内容,强背书
“后浪”虽引发多元解读,却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品牌事件。它不仅带动“B站”“何冰”等关键词微信指数飙升,更在朋友圈这类高度个人化的社交场域中,实现了罕见的自发转发——这在注意力极度稀缺的当下,堪称奇迹。
更重要的是,B站借价值观表达,强化了与年轻群体的情感联结。尽管有人调侃:“这广告是拍给掌握预算的中年人看的。”但正是何冰老师那句语重心长的寄语,叠加央视及主流官媒的背书,让无数原本对B站陌生的中年用户开始重新认知这个平台。
当“代表年轻人”成为一种共识,真实与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众相信它就是。

回望2020年上半年屈指可数的刷屏级营销案例,B站独占其二半:跨年晚会惊艳出圈,《后浪》掀起全民讨论,钉钉“求饶视频”亦源自B站生态。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十年内容积淀的自然溢出。
创意难以复制,因土壤不可速成。B站的成功,不在风口,而在深耕。当它决定打开这座内容宝库,弱水三千,取一瓢便足以惊艳世人。
对其他品牌而言,真正的启示在于:审视自身的内容池,挖掘可传播、可共鸣、可延展的核心信息。
---
媒体策略的升维:金字塔式舆论引导
B站的传播结构极具章法——构建了一套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舆论引导体系。
央视新闻前两分钟的硬广,不仅锁定黄金收视,更赋予内容以权威认证,使广告本身成为事件;
官方媒体率先发声,继而微博、微信、B站KOL接力扩散;
高校官微、青年社群等非商业账号主动参与讨论,形成二次发酵。
硬广不再只是曝光工具,而成为社交货币。B站大胆联动官方媒体与KOL,以高势能内容撬动低门槛传播,在心理层面占据道德与潮流的双重高地。
这种“软内容+硬渠道”的组合拳,让品牌信息既触达广泛,又深入人心。
---

聚划算的聚焦哲学:一个声音,强势穿透
如果说B站靠内容浓度取胜,聚划算则凭聚焦策略突围。
自“百亿补贴”战略启动以来,聚划算在所有营销动作中始终传递同一信息——甚至将“百亿补贴”直接嵌入品牌命名与权益设计。
从双十二晚会、四台跨年盛典,到央视春晚、地方春晚,再到与江苏卫视共创《青春选择之夜》,聚划算从未偏离主线。
在碎片化传播盛行的时代,多数品牌迷信“千人千面”,试图在无数小红书笔记、抖音短视频中悄然渗透。然而,当注意力被过度稀释,反而是一个清晰、响亮、重复的声音更能穿透噪音。
尤其在疫情压缩娱乐资源的背景下——电影撤档、剧集疲软、综艺扎堆——晚会成为稀缺的集中曝光高地。聚划算敏锐抓住这一窗口,借春晚推出“半价金条”“五折iPhone”,在55大促中覆盖Switch、Yeezy、大疆等爆款,精准击中年轻消费群体。
更妙的是,当刘敏涛表情包出圈,聚划算迅速联动刘涛、刘敏涛开启“涛涛”直播,将晚会热度无缝导入销售转化,实现品效合一。
其打法核心,唯“快”不破:热点响应快、资源整合快、信息传递快。通过高频次、强曝光、一致性,让“百亿补贴”深入人心。
---
长期主义:时间的朋友
碎片化种草固然有效,但在2020年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中,信息传递的确定性比以往更重要。
B站之所以能引爆话题,因其内容足够浓烈,洞察足够精准,并借权威媒体完成自上而下的共识构建;
聚划算之所以能持续占位,因其十年如一日地聚焦一个声音,在强势媒体中反复锤炼品牌认知。
诚然,有些品牌因天时地利收获意外之喜。但更多品牌,如同你我,需脚踏实地,在时间中积累信任,在坚持中塑造价值。
真正的品牌建设,从来不是一场闪电战,而是一场马拉松。
——
快缩短网址 · suo.run
让每一次点击,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