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喜茶抽奖不断错付背后,品牌如何和竞品组CP营销?

当“错付”成为流量密码:从喜茶乌龙看品牌竞合新哲学
文|黄毅
来源|公关界007(ID: PRCN007)

近日,喜茶因抽奖频频“错付”至竞品用户——茶颜悦色、星巴克、CoCo……再度登上热搜。#喜茶又错了#话题阅读量高达7.5亿,讨论超5.9万条。网友一边调侃“这届喜茶是竞品卧底吧”,一边也不禁发问:如此高频的“乌龙”,究竟是无心之失,还是精心策划的营销棋局?

我们无意揣测其动机真伪,但这场接二连三的“错付”事件,恰恰折射出当代品牌在激烈竞争中的一种新智慧:与其孤军奋战,不如与对手共舞;与其剑拔弩张,不如借势共生。



---

一、“错付”不是失误,而是话题的精准引爆



在注意力极度稀缺的时代,品牌若想不被遗忘,就必须持续制造“存在感”。尤其在新茶饮赛道,产品同质化严重,营销成了决胜关键。然而,千篇一律的广告早已令人审美疲劳,反倒是那些源于真实互动、自带戏剧张力的“意外”,更能点燃公众参与热情。

喜茶深谙此道。面对首次抽中茶颜悦色粉丝,它没有遮掩,反而以一句“毕竟是错付了”轻巧回应;第二次中奖者竟是星巴克拥趸,官方委屈喊话抽奖平台;第三次再遇CoCo粉丝,干脆“伤心到失语”……每一次,都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轻喜剧,既保留了品牌的“人设温度”,又巧妙将危机转化为社交货币。

更妙的是,中奖用户主动改签“我是喜茶忠实粉丝”,形成真实UGC反哺。这种“官方玩梗+用户共创”的模式,不仅拉近了与年轻群体的情感距离,更在无形中构建了一条持续、鲜活的品牌沟通链路。

---

二、竞品CP:对抗中的双赢艺术



世人常说“同行是冤家”,但在营销语境下,“冤家”往往是最默契的搭档。

回望商业史,麦当劳与汉堡王、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宝马与奔驰……这些“宿敌”早已被消费者自动绑定为“锁死CP”。它们彼此较劲,却也彼此成就。汉堡王曾用AR技术“烧毁”麦当劳广告,只为突出自家火烤工艺;宝马在奔驰CEO退休时献上致敬短片,尽显高级“撕扯”美学。

国内亦不乏精彩案例:腾讯视频与爱奇艺隔空互呛,“猕猴桃”与“青你2”上演水果大战;美团与饿了么外卖小哥演绎“都市爱情剧”;而喜茶每次“错付”,总有茶颜悦色、CoCo等品牌温情互动,甚至盒马、每日优鲜也顺势蹭热。这种“相爱相杀”的叙事,天然具备冲突感与趣味性,极易引发传播裂变。

更重要的是,当竞争对手放下敌意、展现风度,品牌便能在公众心中树立包容、大气的形象——这远比一味攻击更具长期价值。

---

三、和而不同:品牌魅力的终极体现



罗振宇曾言:“魅力是互联网世界最稀缺的材料。”
今日之品牌,早已不仅是产品提供者,更是人格化IP。而真正的人格魅力,不在于外在人设的精致包装,而在于内核的格局与智慧。

喜茶在首次“错付”后写道:“消费者选择自己想喝的品牌,也是一种‘奶茶自由’。”寥寥数语,既尊重用户选择权,亦向同行致意,更彰显行业胸怀。同样,奥迪在“迪迪事件”中未推诿、未甩锅,仅以一句“小事化了”的高情商回应,便将危机转为口碑加分项。

这种“和而不同”的姿态,正是数字时代品牌应有的修养:在竞争中保持风度,在差异中寻求共鸣。 它让品牌不止于卖货,更成为价值观的载体。

---

四、与竞品组CP,须守三重边界



当然,并非所有“相爱相杀”都能皆大欢喜。若尺度失衡,极易反噬自身。品牌若欲借竞合营销破圈,需谨记三点:

1. 可调侃,不可诋毁
玩梗要幽默,而非刻薄。腾讯与爱奇艺的“水果互怼”之所以讨喜,正因其无伤大雅、充满戏谑感;而早年京东苏宁的粗俗海报大战,则沦为负面教材。记住:用户爱看“甜虐交织”,不爱看“恶意撕咬”。

2. 势均力敌,方有看点
CP的张力源于对等。汉堡王碰瓷麦当劳之所以成立,因二者体量相当;若小品牌强行“碰瓷”巨头,易被视作碰瓷炒作;反之,大品牌打压小玩家,则显得格局狭隘。唯有旗鼓相当,才能共谱佳话。

3. 贵在坚持,成于日常
经典CP非一日养成。汉堡王对麦当劳的“执念”持续十余年,才深入人心。喜茶通过多次“错付”与多家茶饮品牌互动,逐渐固化“博爱抽奖官”的记忆点。未来,无论谁家搞抽奖,大众或许都会联想到那个总把奖发给对手的喜茶——这便是品牌资产的悄然积累。



---

结语:在多元选择中,做用户心中的“选项之一”



这是一个选择过剩的时代。消费者今天喝喜茶,明天试奈雪,后天尝霸王茶姬。品牌之争,早已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而是“能否进入用户选择清单”的心智争夺。

与其困于围城、彼此消耗,不如以开放姿态拥抱竞合。真正的强者,不惧对手,更善借对手之势,照亮自身光芒。

正如那句古老的商道箴言:
> 商场无永恒之敌,唯有永恒之利;而最高明的利,是共赢。

在“快缩短网址”suo.run的世界里,链接本无边界——品牌亦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