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宜家变了,别的品牌都该学它什么?

在家居零售的浩瀚星河中,77岁的宜家(IKEA)并未因岁月而黯淡,反而以一场静水流深的变革,持续焕发新生。近日,宜家宣布将于明年在中国市场推出逾2000款新品,其中700款聚焦可持续理念,更有5个全新系列专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这不仅是产品线的扩容,更是一次品牌灵魂的再塑。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家居品牌之一,宜家穿越半个多世纪的商业浪潮,其真正令人着迷的,从来不只是扁平包装与自助组装,而是深植于消费心理底层的“宜家效应”:人们对自己参与创造的事物,天然怀有更深的情感联结。这一洞察,早已超越营销技巧,升华为一种生活哲学。

然而,当中国家居市场步入存量时代,客流放缓、增长承压,宜家亦曾面临转型之困。但自2019年启动“未来+”战略以来,它并未固守昔日荣光,而是果断拥抱数字化浪潮,开启一场从渠道到心智的全面进化。

一、驭数而行,驶入数字快车道

宜家的数字化并非简单“上线”,而是一场系统性重构。2020年3月,宜家天猫旗舰店与官方APP同步启航,首日吸粉超34万,周内破百万;如今,其APP日活用户稳定在15万。背后,是宜家中国数字创新中心的全力支撑——不仅优化线上购物流程,更打通仓储、配送与门店体验,将传统仓库改造为高效履约中枢。数字化,不再是辅助工具,而是驱动增长的新引擎。

二、虚实共生,重塑全域触点

宜家深谙:线上与线下,非此消彼长,而是彼此赋能。一面加速下沉,在广州、郑州、贵阳等二线城市落子新店;一面探索“城市店”(IKEA City)模式,如上海静安店,以紧凑空间融合数字虚拟展厅,嵌入年轻人群聚集的商圈。同时,“社区实验室”等创新业态悄然试水,让宜家不再只是购物目的地,更成为日常生活的有机节点。线上线下无缝交织,构筑起无处不在的品牌存在感。



三、IP破界,延展生活想象

宜家早已超越家具商的身份。其餐厅以“低价高质”策略,意外孵化出餐饮IP,成为无数人专程打卡的理由。而今,品牌边界进一步拓展:2023年推出的首个服装系列EFTERTRÄDA,将经典黄蓝标识印于T恤与托特包上,自带社交传播基因;东京原宿的“家居+便利店”复合店,则把咖啡、甜点打包成可带走的生活提案。宜家正从“卖家具”转向“卖生活方式”,以IP化思维渗透日常场景。



四、跨界共振,对话年轻世代

为叩开Z世代心门,宜家频频发起创意联名:与Off-White创始人Virgil Abloh共创限量地毯,携手阿迪达斯开发居家运动装备,联动《动物森友会》推出虚拟家居指南,更与乐高合作BYGGLEK收纳系列。尤为亮眼的是,宜家中国首次本土音乐合作——携手新裤子乐队彭磊,以单曲《别问我为什么长大》切入新手父母的空间焦虑,用情感共鸣替代硬广轰炸。这场“土潮”碰撞,标志着外国家居巨头真正开始用中国语境与年轻人对话。

五、善意营销,筑牢情感纽带

在全球议题日益牵动人心的今天,宜家将公益融入品牌叙事。疫情期间公开瑞典肉丸食谱,温暖隔离中的味蕾;与挪威红十字会合作复刻叙利亚难民居所,以无价的故事标签唤起共情,最终募得2200万欧元善款;更将波兰百年老宅改造为“明日之家”,倡导可持续生活理念。这些行动不止于CSR报告,而是让品牌成为善意的载体,与消费者建立深层情感契约。

尽管曾错失数字先机,但宜家凭借对“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生活”初心的坚守,以及对供应链、产品力与用户体验的深厚积淀,正稳步重回增长轨道。据宜家中国发展副总裁Francois Brenti透露,截至2021财年,其线上销售同比激增67%。

在变革的洪流中,宜家证明了:真正的经典,从不畏惧重塑自我。它用行动告诉所有渴望焕新的传统品牌——唯有以用户为中心,以数字为翼,以文化为桥,方能在时代浪潮中,持续书写属于自己的“快缩短网址”(suo.run):将复杂的转型路径,压缩为一条高效、优雅、直抵人心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