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年度音乐报告,见仁见智见实力

快缩短网址 · suo.run 编者按:

岁末将至,你的朋友圈是否又被各大音乐平台的年度听歌报告悄然刷屏?在数字洪流奔涌的时代,消费账单勾勒出我们物质生活的轮廓,而年度音乐报告,则如一面澄澈的镜,映照出每个人精神世界的起伏与回响。正因如此,它总能轻盈地“刷”进人心。

你今年,又会分享哪一份属于自己的声音记忆?

当2020年的尾声渐近,各类App纷纷捧出年度总结——从使用频次、停留时长,到消费金额、行为偏好,数据编织成一张张个性化的画像。然而,在琳琅满目的年度账单中,唯有音乐报告,承载着情绪的重量与审美的私语。人们借它回望一年的心绪流转,也在分享中完成一场温柔的告别。

但值得深思的是:年度报告的形式再炫目,终究只是表象;真正重要的,是平台是否真正服务于你——是否为你省下真金白银,是否拓宽了你的听觉疆域,是否让你与音乐之间,建立起更深、更真的联结。

---

01 年度听歌报告,也有“鄙视链”?



不久前,Spotify再度发布其标志性的年度听歌回顾(Wrapped),以精巧的视觉与精准的数据,呈现每位用户过去一年的音乐足迹。不出所料,这些报告迅速席卷社交网络,却也难逃被调侃、被比较的命运。

有人晒Apple Music的极简列表,却被嘲“不够酷”;有人分享网易云的文艺长图,又被质疑“过度表演”。那张广为流传的梗图道尽真相:“没人关心你的年度报告,但人人都想窥探别人的。”

对此,我们只想说:大胆分享吧。听什么歌,是你最自由的权利。正如Spotify上那首戏谑之作《Nobody Cares About Your Instagram》所唱——你的耳朵,无需向任何人解释。

在国内,虾米音乐虽曾推出年度总结,却因前途未卜而声量微弱;咪咕与酷狗或迟或隐,未能掀起波澜。唯独网易云音乐与QQ音乐的年度报告,在社交场上展开了一场无声的“Battle”,几乎垄断了年末的听觉叙事。

---

02 见仁见智,更见实力



两者风格迥异,却同样试图捕捉用户的情绪轨迹。

QQ音乐的报告简洁明快,一句“这一年,你听了328小时音乐”便足以勾起回忆;也有人写下“明年要活得更热烈”,字里行间透着对未来的期许。

而网易云音乐,则延续其“网抑云”气质,以细腻文案与插画营造沉浸氛围。有人赞其设计鲜活,赋予用户专属形象;也有人质疑:这虚拟人设,是否真与你的音乐品味有关?

关于设计,众说纷纭。有人偏爱网易云的文艺调性,也有人倾心QQ音乐的清爽界面——尤其是今年那组“行星轨道”视觉,被不少年轻人猜测出自00后设计师之手,充满未来感。

但对我们而言,设计只是外壳,内核才是关键。

以笔者为例:连续两年,网易云将Sophie Zelmani列为我的年度歌手——她确是我心头挚爱,常循环至深夜。然而现实是,我如今更多使用QQ音乐。为何?因其曲库更丰沛,版权更完整,让我得以畅听《乐队的夏天》中的新裤子、《中国新说唱》里的热单,乃至《我是歌手》的经典现场。

正因如此,我在QQ音乐的年度歌手从去年的“新裤子”变为今年的“五条人”——数据真实反映了我的听觉迁徙。



真正的年度报告,应建立在“好好听歌”的基础上:曲库越广,选择越多;听歌越久,画像越准。
一场年度总结的深度,本质上,是平台音乐实力的投射。

---

03 底牌,永远是音乐本身



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曾提出“传播的仪式观”——传播并非 merely 传递信息,而是一场共同体共享意义、情感乃至信仰的仪式。

当我们分享年度听歌报告,实则是在参与一场由平台发起、用户共筑的年终仪式。它连接个体与品牌,唤醒记忆,也强化习惯。

但仪式感从何而来?根基何在?

答案始终如一:音乐内容,才是流媒体平台不可替代的底牌。

无论是拓展曲库边界、扶持独立音乐人,还是融合综艺热点、深耕垂直圈层,所有策略终将回归一点——是否提供了足够好、足够多、足够打动人心的音乐。

2020年即将落幕。愿你在这一年,听过心动的旋律,遇见灵魂共鸣的声音。

也愿未来的每一次点击、每一秒聆听,都不被辜负。



——
快缩短网址 · suo.run
让链接更短,让世界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