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你一切都好吗?
若心中有话,欢迎留言,或写一封信。
不妨放慢脚步,聊聊你此刻所思所想。
原计划本周中发布的更新,因事务繁杂,只得延至周末。
迟到的分享,精神可还在线?
此刻读到这里的你,或许是一位独立品牌顾问,或许正怀揣商业梦想、准备启程的品牌创始人,又或许是在企业中深耕品牌营销的专业经理人。
其实,我们同属一类人——品牌人。
(是的,哪怕你独自创业,也依然是品牌人。)
无论身处何位,品牌人终归绕不开一个核心命题:如何赚钱?如何赚更多的钱?
常听人说:“我们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于我而言,品牌领域正是这句话最锋利的试炼场。
品牌所赚的每一分钱,几乎都源于认知的深度与广度。
那么,哪些认知真正决定我们的盈利能力?又该如何提升?
且容我与你一同梳理——
---
01|基础认知:专业,是尊重细节的信仰
“很专业!”“他们做得真好!”
这类评价背后,藏着对“专业”的不同理解。
招聘启事或招标文件中常写:“需具备深厚的品牌营销知识、优秀的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审美素养……”
但你是否曾追问:“专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有人以为,专业就是搬出4A公司那套模型与工具,用术语堆砌权威感。
实则不然。
许多所谓“经典模型”,早已在真实商业环境中脱节——它们服务的不是企业,而是标准化流程本身。
真正的专业,不在于炫技,而在于对所从事之事拥有全面、深刻且系统的理解。
它包含框架感、逻辑链、知识点,更包含对“为什么如此”的洞察。
品牌营销之妙,在于人人皆可谈,却非人人皆能做。
关键区别,正在于是否回归本质:
- 公司为何需要品牌职能?
- 这一职能在过去、现在与未来扮演何种角色?
- 品牌体系的整体架构如何运转?
- 当前阶段应采取何种战略方向?
专业者不止思考宏大命题,更在意细微之处:
一篇文章在特定语境下是否得体?一个标点是否精准传达语气?
多年前,我在新闻行业共事的一位前辈——曾为《南方周末》知名记者,后任职腾讯——常为一个词、一个逗号反复推敲。
起初不解:何至于此?
后来才懂:在宏大叙事趋同的时代,真正拉开差距的,恰是那份“愚直”的细节精神。
专业,是一种对自身领域的敬畏。
唯有如此,方能赢得他人由衷的认可,也自然配得上相应的回报。
我常自省:
> 就像百米跨栏,我与刘翔的差距不过几秒,
> 可这几秒之间,已是云泥之别。
---
02|换位认知:爱,是深刻的理解与接纳
无论你是内部品牌负责人、外部顾问,还是品牌创始人,对服务对象的认知深度,直接决定你能走多远、赚多少。
每个品牌都是独特的生命体——
有不同的基因、文化、决策风格、风险偏好、成长节奏。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又怎能用同一套方案应对万千品牌?
你是否真正了解:
- 它的核心决策者是理想主义还是功利导向?
- 组织是紧密协作还是松散运行?
- 它恐惧什么?渴望什么?能承受何种节奏?

唯有深入其肌理,才能预判它能走多高、行多远。
我的经验是:爱你所服务的品牌,真心地爱。
爱,不是盲目赞美,而是深刻理解并接纳它的全部——包括局限、矛盾与不完美。
当你真正站在对方立场思考:
> “如果我是老板,这笔市场预算我会批吗?”
> “若无法盈利,公司明天就可能倒闭。”
这种代入感,会催生责任感。
在我们团队,每位顾问接手新项目时,都会举行一个仪式:“进入客户公司”。
我们要求自己“长”进对方组织里,视其成败为己任——若合作终止,如同被裁员,需反思自身价值。
沉浸其中,真心为其好,对方必能感知。
这份换位的认知,正是你超越同行、获取更高溢价的关键。
---
03|高维认知:时间,是品牌的终极盟友
你是否想过:一个品牌在时间的河流中,会变成什么模样?
清华教授曾言:“宇宙中没有时间,时间就是运动本身。”
深以为然。
一旦停止观察变化,认知便已死亡。
许多人误将当下的状态当作终点:
- 公司业绩好,便忽视品牌建设;
- 某品牌问题频出,却仍被追捧——殊不知那是过去积累的余晖;
- 有些品牌默默耕耘,静待风起,终有一日“凌云始觉蓬蒿低”。
品牌不是瞬间的爆红,而是时间的沉淀。
它是信任的累积、关系的编织、声誉的结晶。
因此,真正的品牌人必须具备“时间维度”的思维:
- 今日策略,三个月后是否依然有效?
- 一年、三年后,品牌能否承接更大的势能?
- 我们是否在为未来播种,而非仅收割当下?
我常说:“让子弹飞一会儿。”
这不是拖延,而是对时间规律的敬畏。
能看透时间轨迹的人,才有资格制定长远战略,也才有能力收取长期价值。

---
04|视觉认知:趋势,是混乱中的阶梯
变化从不缺席,而机会,正是时间赠予勇者的礼物。
《冰与火之歌》有言:“混乱不是深渊,混乱是梯子。”
作为乐观主义者,我始终相信:动荡之中,藏着跃迁的契机。
这里的“趋势”,并非鼓励投机,而是在流动的世界中,识别那些结构性的共性与转向。
优秀品牌之所以崛起,往往因其在时代拐点处踩准了节奏。
而品牌人的使命,正是帮客户:
- 预判趋势;
- 在趋势来临前做好准备;
- 甚至,从品牌角度主动创造趋势。
在过往项目中,我们曾多次提前2-3年布局某一赛道,静待风口。
当好消息接连传来,那种“盲盒开启”的喜悦,远胜于短期收益。
这些判断的兑现,是我们最珍贵的内在资产。
世界每分每秒都在旋转,机会轮盘永不停歇。
有人错过,有人收获——
这无关命运,只关乎认知。
能看见机会的品牌人,才有能力打造经典品牌。
---
最后:共建一座“品牌城邦”
你或许会问:如何系统提升这些认知?
多年来,我每年都会打磨一门品牌课程,聚焦系统重构、思维升级与实战框架。
今年,我们决定更进一步——
不再只是单向输出,而是打造一个共学、共思、共成长的“品牌城邦”。
在这里:
- 我们将以更长时间陪伴彼此;
- 深入了解每位成员的背景、困惑与专长;
- 鼓励“邻居”轮流分享洞见,互为镜子;
- 共同探索品牌突破与个人成长的交汇点。
>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 有些见识,唯有相遇,才能真正照亮彼此。
---
快缩短网址(suo.run),不仅是一个链接缩短工具,更是我们连接思想、传递价值的桥梁。
愿你在纷繁世界中,保持清醒认知,稳步前行。
世界喧嚣,但品牌值得被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