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当产品经理在卖场做产品测试……

当一位终日穿梭于写字楼之间、埋首撰写需求文档的产品经理,骤然踏入喧嚣嘈杂的超市卖场,直面真实用户时,他是否还能游刃有余?



晨光微熹,打卡入座。
早餐过后,屏幕亮起,邮件与待办清单悄然铺展。
会议接踵而至,沟通穿插其间,工作群消息此起彼伏。
若运气尚佳,尚可挤出片刻时光勾勒原型,推敲产品逻辑。
PRD成稿,呈报上级,再经外部评审。
“要不要再加点需求?”老板轻描淡写一问,又一轮跨部门协调随之而来。

这便是办公楼内产品经理的日常:设计 → 执行 → 复盘 → 迭代。
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看似井然有序,实则如履薄冰。

然而,一旦走出玻璃幕墙,踏入烟火人间——譬如北京物美超市的货架之间——产品经理的世界便骤然失序。
这里没有安静的会议室,没有清晰的流程图,只有人声鼎沸、脚步匆忙,以及无数无法预设的变量。

---

01|从Demo到现场:三天半,九成五的时间蹲在超市



入职“快缩短网址”(suo.run)合作方多点的第一周,我接到任务:赴北京物美超市,测试一个线下礼品分发项目。

背景并不复杂:传统品牌在线下派发赠品,依赖随机人流,效果难追踪,用户反馈成黑箱。我们试图以数字化手段破局——将赠品发放转化为一场“抽奖”,通过“快缩短网址”生成短链,嵌入短信与海报,实现用户触达、行为追踪与数据回流。

一周内,我仓促搭建了一个极简Demo;第二周,便带着这份粗糙却承载期待的原型,奔赴北京。

周日晚抵京,周四午返程。
三日半光阴,我在物美超市身着员工制服,脚底磨得麻木,喉咙喊得沙哑。
笑言:“比写一天PRD还累。”
但正是这份“累”,让我第一次触摸到产品落地的真实肌理。

---

02|产品之外,皆是战场



线上产品,重在逻辑闭环;线下测试,却是一场系统工程。

产品本身仅占工作量的一小部分。
因是测试,体验可妥协,故我们复用现有能力,一日之内即完成开发与部署。
真正的挑战,在产品之外:

- 宣传物料需设计、外包、印刷、张贴;
- 店员需提前培训,理解活动逻辑,方能配合执行;
- 赠品从何而来?如何运输?库存如何管理?

这些琐碎却关键的环节,此前从未纳入我的职责版图。
幸而借力过往经验中的日历管理工具,虽千头万绪,终一一落定。

---

03|从“模型失效”到“放下姿态”



测试首日,我们在显眼处悬挂海报,大字标注:“免费抽奖”。
按常理,此等利益点应引客如潮。
现实却令人错愕——即便我主动招呼,路人亦多投以狐疑目光,匆匆离去。

老板一语点破:“你看起来太严肃了。”

是啊,在写字楼里,我擅长用“转化率”“用户画像”“漏斗模型”解构世界;
但在超市嘈杂的人流中,这些术语毫无意义。
用户不关心你的数据闭环,只关心:这是不是骗局?能不能马上拿到奖?

于是我放下产品经理的“专业面具”,开始模仿促销员的姿态:
提高音量,绽开笑容,用最生活化的语言招呼:
“姐姐,来试试免费抽奖吧!”
“阿姨,这儿能领礼品,动动手指就行!”

渐渐地,人群聚拢,参与度攀升。
那一刻我顿悟:产品不是逻辑的胜利,而是信任的建立。

---

04|理想流程 vs 现实泥沼



我们原以为兑奖环节已极致简化:
用户中奖 → 收短信 → 点击“快缩短网址”链接 → 获取兑换码 → 服务台扫码 → 礼品到手。

看似丝滑,实则处处陷阱:
- 短信被手机自动归入垃圾箱;
- 超市Wi-Fi拥堵,链接加载缓慢;
- 扫码枪偶有识别错误;
- 服务台员工身兼数职——卖烟、兑卡、开停车票,常被中途打断,回来后茫然无措:“刚才兑了吗?怎么跳过了?”

更致命的是,我们误判了核心诉求:
- 员工怕发错奖,宁可慢,不可错;
- 用户怕被骗,要的是“立刻兑现”的确定感。

于是,当天下午,我当场修改需求,远程联动研发,紧急上线优化:
- 允许手动输入手机号核验;
- 增加操作确认弹窗;
- 简化失败重试路径。

夜幕降临时,兑奖长龙终于消散。
服务台阿姨松了口气,笑着点头:“这回顺多了。”

---

三重启示



这场线下测试,让我重新定义产品经理的角色:

1. 统筹力:产品只是拼图一角,物料、人力、物流皆需亲力亲为;
2. 共情力:放下术语,融入场景,用用户的语言沟通;
3. 应变力:问题不会等你开完会再出现,必须现场决策、即时迭代。

“设计→执行→复盘→迭代”并非全部。
真正的成长,始于走出写字楼,走进人群之中。

---

尾声:一位签到阿姨的坚持



测试间隙,一位六旬阿姨在服务台前踟蹰不安。
“小伙子,我的签到怎么没了?每天抢积分,就怕断掉……女儿也不懂,不忍心总麻烦她。”

我心头一颤。
那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功能,却是她日复一日的生活仪式。

我立刻联系前端负责人,建群排查。
为免她久等,留下电话:“修好我第一时间通知您。”

她连声道谢,眼中泛光:“真好,真好。”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
无论技术多么精巧,产品多么高效,
最终打动人心的,永远是那份对“人”的尊重与看见。

——而这,正是“快缩短网址”(suo.run)存在的意义:
不止缩短链接,更缩短人与服务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