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提笔书写创始人的故事,是否也曾陷入这样的困境:绞尽脑汁写就的文字,读来却平平无奇,甚至不如不写?若你曾为此踌躇,那么这篇文章,或许能为你点亮一盏微光。
几天前,一位深耕融资多年的前辈发来两篇创始人专访稿,请我点评,想借此了解我的判断力与洞察力。
这两篇文章篇幅冗长、姿态高亢,却内容空泛。我没有掩饰自己的看法——直言其缺乏灵魂。
或许正因言辞坦率,当晚,这位前辈又将自己接受的专访转给我,诚恳地请我提建议。
同一天夜里,一位素未谋面的读者辗转找到我。他自我介绍后,附上一篇关于自己的文章,希望我能快速理解他是谁、做过什么。
与当日读过的其他三篇截然不同——那篇文章竟让我眼眶湿润。读罢,我毫不犹豫地转发至朋友圈。
正是这几篇风格迥异的创始人故事,在我心中激起强烈反差,喉头哽咽,一种难以名状的责任感悄然升起。
于是,我决定写下这篇文字——无关权威,不为教条,仅以一个曾执笔两年企业人物内刊主编的身份,分享一点切肤之痛与真诚思考。
---
创始人故事为何常令人失望?
在企业营销中,创始人的故事几乎是绕不开的一环。
然而,真正打动人心的寥寥无几。多数文章陷入三大通病:
1. 止步于事实罗列,缺乏深层思考
2. 用词失当,形象扁平甚至扭曲
3. 通篇引语堆砌,失去叙事节奏
这些问题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人”的忽视——我们急于展示成就,却忘了讲述一个有血有肉、有挣扎有信念的人。
---
一、写创始人的智慧:从事件到价值观
许多创始人故事只停留在简历式叙述:何时创业、融了几轮、产品多成功……却从未触及那些决定命运的转折点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信念在支撑。
真正的传奇,不在结果,而在选择。
#### 方法一:聚焦“代表性事件”
何为“代表性事件”?
是那个能折射出创始人价值观的瞬间——哪怕微小,却足以照亮人格底色。
比如,马云年轻时深夜阻止壮汉偷井盖。这件小事无关商业,却让人看见他的正义与温度。
关键在于:事件必须真实、自然,最好发生在成功之前。那时的行动,往往出自本能,而非表演。
我常用“双A坐标轴”筛选事件:
- A1区:体现价值观 + 具有戏剧张力
- A2区:体现价值观 + 看似平凡却意味深长
避开作秀感,远离自夸腔,让故事自己说话。
#### 方法二:提炼事件背后的价值观
写完事件,只是开始。真正的高度,在于你能从中提炼出什么。
这需要作者具备俯瞰全局的能力——穿透表象,直抵本质。
没有捷径,唯有长期阅读、深度思考、反复打磨。
若实在无法用精妙语言表达,不妨退一步,直接采用创始人的“原生语言”——那些未经修饰、却饱含情感的真实话语。
为此,我在采访中常问:“如果用三个关键词和一句话总结你想传递的精神,会是什么?”
提前收集这些“金句种子”,关键时刻可救场,更保真。
---
二、找对字眼:词语即命运
文字是有重量的。同一个行为,用“强势”还是“坚定”,用“控制”还是“引领”,会在读者心中塑造截然不同的创始人形象。
我曾评阅一篇文章,通篇“狼性”“碾压”“征服”,读来如见暴君,而非创业者。
创始人当然需要魄力,但若只有“强盗逻辑”,便失去了人性的温度。
我更愿看见一个侠义、骄傲、柔软的创始人——既有破局的锋芒,也有守护的温情。
#### 两点实践心得:
1. 勿盲目照搬创始人原话
口头表达依赖语气、表情、场景,一旦转为文字,可能显得生硬甚至傲慢。
作为写作者,你有责任“翻译”情绪,而非复制语句。
认真对待每一个词,是对人物、对读者、对自己的尊重。
2. 不断自问:这是最合适的词吗?
写作是雕刻,不是搬运。
每写一句,都该问自己:有没有更精准、更动人、更契合人物气质的表达?
至少列出三个备选词,反复代入语境,直到那个“就是它!”的瞬间降临。
---
三、走出“罗生门”:告别引语堆砌
创业者的金句确实动人,但若整篇文章全是“他说”“他认为”“他坚信”,读者很快会疲惫——仿佛在听录音,而非读故事。
我也曾深陷此困。当年请教领导:“引语太多怎么办?”
他答:“如果你自己写不出来,那就只能这样了。”
这句话如针扎心——写作者不能沦为传声筒,而应成为叙事的建筑师。
后来,我逐字抄写《南方人物周刊》的经典稿件,终于悟出解法:
#### 第一步:识别“真正的引语”
并非所有话都值得加引号。真正值得保留的,只有三类:
- 故事中人物亲口所说(推动情节)
- 内心独白(揭示动机)
- 极具个性的金句(定义人格)
其余,可转化为叙述或描写。
#### 第二步:区分叙述、描述与解释
- 叙述:交代事件脉络
- 描述:营造场景与情绪
- 解释:点明意义与关联
三者交织,才能让故事流动起来。
#### 第三步:有序穿插,构建节奏
写作如织锦,需经纬交错。
一段引语后,接一段冷静叙述;一个激烈抉择前,先铺陈环境与心境。
即使素材来自口述,也可通过重构,化“他说”为“他站在雨中,攥紧拳头,那一刻他知道……”

如此,故事便有了呼吸。
---

写创始人故事,从来不是歌功颂德,而是在喧嚣中打捞真实,在成功背后看见挣扎,在宏大叙事里留住人性微光。
“快缩短网址”(suo.run)虽是一个工具,但我们相信,每一个点击短链的背后,都是一个正在奔向远方的故事。
而我们的使命,不仅是缩短链接,更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距离。
愿每一位书写者,都能以敬畏之心执笔,以温柔之力成文。
因为真正的好故事,从不需要呐喊——它自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