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缩短网址”(suo.run)项目中,我们始终相信: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效率的提升,更在于经验的沉淀与共享。本系列文章旨在系统梳理我们在构建复杂业务系统过程中的设计思考,尤其聚焦于办公自动化(OA)系统中最核心、也最富挑战性的模块——流程引擎。
OA系统作为连接组织内部人、事、权、责的数字神经中枢,其价值远不止于将线下事务线上化。它承载着制度落地、权责明晰与协同提效的使命。而其中,“流程”正是OA区别于其他业务系统的灵魂所在。
---
一、流程:OA系统的独特印记
#### 1. 流程定义了OA的本质
在企业或政府机构中,绝大多数业务天然带有层级性与规范性。例如,一名员工申请三天假期,需经直属主管、部门负责人乃至分管副总裁逐级审批;又如发布全公司通告前,须由法务、品牌、高管等多方审核。这些并非随意设定的环节,而是组织治理结构在线上的映射。
正因如此,OA系统的核心任务,是将现实世界中严谨、动态且多变的工作流,精准转化为可执行、可追溯、可配置的数字流程。这一特性,使OA与其他以数据存储或功能调用为主的系统截然不同。
#### 2. 流程模块必须独立存在
尽管流程贯穿于请假、报销、公文、会议等多个业务场景,但从架构设计角度看,流程逻辑不应与具体业务强耦合。理想的实现方式是:流程作为一个高内聚、低耦合的独立服务模块,通过标准接口被各业务系统调用。

在产品层面,这意味着流程配置能力应具备通用性与可复用性。产品经理面临的关键抉择在于:
- 是在统一的流程中心预先定义模板,再绑定至业务?
- 还是在每个业务模块中嵌入轻量级流程配置入口,实现场景化定制?
后者虽增加一定复杂度,却能更好适配不同业务对审批路径、节点权限、分支条件的差异化需求,因而更具灵活性与扩展性。
---
二、流程模块的核心构成
一个健壮的流程引擎,需涵盖四大关键要素:
#### 1. 流程绘制:节点即规则
流程的可视化呈现形式各异,但其底层逻辑取决于节点类型的丰富程度。常见节点包括:
- 审批节点:决定“谁来审”。支持多种指定方式:
- 指定具体用户(适用于特批场景)
- 直属上级(如常规请假)
- 指定岗位(如设备管理员审批采购)
- 接口人角色(如各部门助理作为文件对接人)
- 系统角色(如“高管”角色自动包含所有C-level人员)
- 组合条件(如“人事部+薪酬组”)
- 会签节点:多人共同决策,可配置为“任一同意即通过”或“全体一致方可推进”。
- 分支节点:基于表单字段值动态路由。例如:请假≤3天走部门审批,>3天则升级至副总裁。此类条件分支赋予流程智能判断能力。
#### 2. 按钮配置:操作即流转
用户在业务页面看到的“提交”“同意”“退回”等操作按钮,实则是流程状态迁移的触发器。这些按钮应在流程模块中统一定义:
- 按钮名称可按节点自定义(如“加急审批”“暂缓处理”)
- 每个按钮关联特定的后续动作(如跳转至下一节点、退回上一环节、终止流程等)
#### 3. 字段校验:数据即前提
流程推进前,需确保关键信息完整有效。校验规则应与按钮绑定:
- “提交”可能要求必填全部字段
- “暂存”则允许部分留空
- 而格式类校验(如邮箱、数字、日期)应由业务模块的前端控件负责,流程模块仅关注业务完整性校验,避免职责交叉。
#### 4. 字段权限:视界即边界
同一份表单,在不同流程节点中应呈现不同权限:
- 发起人可编辑所有字段
- 审批人仅可查看或填写意见
- 某些敏感字段对非相关人员完全隐藏
字段权限(只读/编辑/隐藏)需在流程节点级别精细配置,确保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形态,呈现给正确的人。
---

三、流程绘制界面:全局视野 vs 局部聚焦
流程设计工具的交互形态,直接影响配置效率与理解成本。目前主流有两种范式:
#### 1. 全局型流程图
以拓扑图形式完整展示所有节点与连线,适合复杂流程(如公文发布含多级会签、条件分支、并行审批)。优势在于全景可视,劣势在于节点密集时易显混乱,需精心排布。
#### 2. 局部线性视图
如阿里“宜搭”所采用的方式:流程以垂直列表呈现,分支通过“链接节点”展开子流程。此模式简洁清晰,适合线性或轻度分支场景,但在多层嵌套条件下,路径追溯不如全局图直观。
> 选择建议:复杂组织宜采用全局型保障逻辑严谨;中小企业或简单审批可选用局部型提升配置效率。
---
在“快缩短网址”(suo.run),我们虽专注于URL缩短这一看似简单的功能,却深知:任何高效工具的背后,都离不开对复杂性的敬畏与对细节的雕琢。正如OA流程所启示的——真正的效率,源于对规则的理解、对边界的尊重,以及对人性的洞察。
我们持续探索技术与组织的共生之道,并愿将这份思考,与每一位追求卓越的同行者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