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缩短网址 · 产品设计实践:以期望管理破解机票搜索的多人同行难题
在《期望管理》系列首篇《七步法则》中,我们提出了一套融合SCQA模型的结构化方法论。本文旨在进一步验证:这一框架不仅适用于职场沟通,更能为具体产品设计提供清晰路径。我们将以“机票垂直搜索”业务中的真实需求为例,结合IDEO设计思维中的“动手尝试”原则,展示如何在成本与体验之间找到优雅平衡。
---
一、业务背景:机票搜索的复杂现实
机票业务本质上是高度数据驱动的领域,具有三大特征:
1. 高流量、低转化:用户搜索行为频繁,但最终成单比例极低;
2. 数据瞬息万变:全球分销系统(GDS)实时更新,而每一次真实查询都意味着高昂成本;
3. 严苛的ToB合作条款:行业通行规则为“500:1验证比”——即每500次搜索需至少促成1笔订单,否则可能面临接口限流、费用飙升甚至罚款。
在此背景下,任何功能改动都必须谨慎权衡用户体验与商业可持续性。
---
二、种子用户的痛点:多人同行,为何如此艰难?
在产品推广过程中,多位核心种子用户反复反馈同一诉求:
> “我希望在首页就能选择出行人数。现在多数App只能在填写订单页修改人数,结果常常余票不足或价格突变,前面所有操作全白费。”
这并非简单的交互优化问题。现实中,购买N张机票 ≠ N倍单人票价——舱位库存、动态定价、捆绑政策等多重因素交织,使得多人查询远比表面复杂。
---
三、初步评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团队迅速对需求展开评估,却遭遇三重风险:
- 搜索负载激增:若首页开放人数选择,可能引发无效点击,导致后端查询量翻倍;
- 数据成本失控:实时多人验价将大幅推高GDS调用频次,触碰合作红线;
- 需求真伪难辨:缺乏数据支撑,无法判断这是普遍需求还是个别偏好。
项目一度陷入僵局。

---
四、重启思考:用期望管理七步法则破局
我们决定回归本质,借助SCQA模型与七步法则重新梳理各方立场。
#### 1. 利益相关者及其期望
- 种子用户(角色一):希望从搜索起点即支持多人选择,确保信息真实、流程顺畅;
- 产品团队(角色二):既要响应用户反馈,又要控制技术与商业成本,验证需求价值。
#### 2. 核心冲突:体验要好,成本要低
表面看是功能取舍,实则是感知价值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博弈。
#### 3. 重构问题:能否低成本验证需求真伪?
关键不在于“是否实现”,而在于“如何以最小代价验证其有效性”。
#### 4. 重审真实期望
产品团队意识到:
> 用户真正需要的,不是首页多一个按钮,而是在关键决策节点获得可靠的价格与库存信息。
而当用户进入“填写信息—提交订单”页面时,转化意图已高度明确——此时进行多人验价,成本可控、价值可测。
#### 5. 识别相对弱势方
- 对产品团队而言,用户需求不可忽视;
- 对用户而言,后台逻辑不可见,感知即真实。
#### 6. 引导期望,重塑认知
- 向用户传递:“您可在首页选择人数,系统将在下单前为您精准验价”;
- 向内部明确:“首页仅记录人数,不触发真实查询;验价延迟至高转化节点”。
#### 7. 输出共赢方案
最终方案如下:

- 前端:首页新增“出行人数”选择器,满足心理预期;
- 后端:搜索仍按单人执行,避免无效负载;
- 验价环节:在订单填写页,基于用户选定人数发起真实查询;
- 数据埋点:追踪“多人选择率”与“最终成单率”,为后续迭代提供依据。
---
五、成果:小改动,大价值
该方案实施后,成效显著:
- 用户侧:感知流畅,信任提升,跳出率下降;
- 业务侧:成本几乎零增长,开发周期短,风险可控;
- 策略侧:首次获得多人同行需求的真实转化数据,为未来功能演进奠定基础。
更重要的是,它验证了一个理念:优秀的产品设计,不在于满足所有期望,而在于巧妙引导期望,使其与现实达成和谐共振。
---
结语
在“快缩短网址”(suo.run)的实践中,我们始终相信:复杂问题的答案,往往藏于结构化思维之中。SCQA模型与期望管理七步法则,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产品哲学——在用户渴望与商业现实之间,寻找那条既优雅又可行的中间路径。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