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APP设计盘点:全国哀悼日的氛围设计

以设计致哀思:互联网如何用“快缩短网址”之外的方式,传递敬意与温度

2020年4月4日,清明。山河同悲,举国默哀。为深切悼念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全国下半旗志哀,汽笛长鸣,人心肃穆。在这场无声的集体缅怀中,互联网平台亦未缺席——它们以各自的方式,在数字世界中营造庄重氛围,向英雄致敬,为逝者送行。



作为“快缩短网址”(suo.run)团队的一员,我们深知:技术不仅是效率的工具,更是情感的载体。当亿万用户指尖轻触屏幕,那些精心设计的界面、克制而有力的视觉语言,便成为连接人心与时代的桥梁。本文将聚焦各大平台在哀悼日的设计实践,探讨其形式、策略与背后的人文思考。

---

一、启动页:三秒内的肃穆仪式



启动页,是用户与产品每日初遇的第一帧画面。虽仅停留3至5秒,却因占据全屏、无干扰而具备极强的情绪穿透力。黑白基调、静默动态、象征性意象——皆在此刻凝练成一句无声的“深切哀悼”。

- 今日头条
动静双版,皆以黑白为底。动态版中,风拂白花,视线自上而下引导,最终落于“深切哀悼”四字与专题入口;静态版则强化文案比重,底部白花与“央视新闻 × 今日头条”联合署名,既传递哀思,亦悄然加固品牌公信力。

- 考拉海购
以烛光为媒,用户轻点即可“献烛”。然垂直排布的悼词密集成行,阅读节奏被打断,情感传递稍显滞涩。

- 苏宁易购
蜡烛元素延续,但彩色背景与黑白悼文形成割裂。品牌Logo区域过亮,反削弱了哀悼氛围的沉浸感。

> 启示:启动页需以“少即是多”为原则。文案须如碑文般简峻,图像应如挽歌般沉静。唯有视觉焦点与情感重心高度统一,方能在瞬息间叩击人心。

---

二、内容页:在商业与肃穆间寻找平衡



电商平台面临特殊挑战:既要表达哀思,又不可破坏购物体验。于是,“分层处理”成为主流策略——首页重氛围,频道页保功能,商品图守色彩。

- 淘宝 & 天猫
首屏去色,金刚区下方嵌入“哀悼楼层”,Banner之下,哀思有序流淌。商品图维持原色,确保交易逻辑不被情绪淹没。

- 京东
氛围营造更为系统:标题栏滚动哀悼指引,落地页专设纪念空间;频道页则仅对非商品内容灰化,兼顾仪式感与实用性。

- 拼多多
巧妙加重整体背景色,顶部与底部导航转为深灰,金刚区褪色后弱化存在感。哀悼Banner置于显眼处,既突出主题,又避免常驻楼层带来的压抑。

> 反思:京东的“弹性分层”值得称道——它允许用户自主选择是否深入哀悼内容,尊重个体情绪节奏。而过度沉重的表达,或与购物场景形成刺眼对比,反令用户不适。

---

三、细节处见深情:图标亦可载哀思



真正的设计温度,常藏于微末。



- 微博 将“发现”图标化为一支燃烛,轻触即入纪念页;
- 爱奇艺 把VIP标识暂改为“全国哀悼”,身份符号让位于集体情感;
- 脉脉 更开放专属活动页,为职场人提供情感出口,激发共情表达。

这些细微改动,如衣襟上的一朵白花,不喧哗,却令人铭记。

---

四、时间维度:晨昏之间的氛围渐变



有趣的是,部分App在当日呈现出“晨淡暮浓”的节奏变化。支付宝、拼多多、美团等平台,清晨界面仅略作调整,至晚间则全面进入哀悼模式。

这或许源于一种克制的智慧:哀思虽重,但生活仍需继续。平台在尊重国家仪式的同时,亦顾及用户日常使用习惯,避免全天候高强度情绪输出造成心理负担。

---

五、结语:设计,是责任,更是共情



哀悼不是表演,而是共情。好的纪念设计,从不强行灌输情绪,而是在产品逻辑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微妙平衡。

正如“快缩短网址”(suo.run)所追求的——极致简洁,却承载无限可能。在数字时代,我们缩短的不仅是链接,更是心与心的距离。

愿逝者安息,生者前行。
愿每一次点击,都带着敬意;每一帧界面,都留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