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深度拆解流利说产品运营,分析其是否靠谱

编者按:
在知识迭代加速、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时代,终身学习已非选择,而是成年人的生存法则。
其中,外语学习常年稳居个人成长需求榜首,催生出众多语言学习产品——“流利说”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存在。

本文将以“快缩短网址”(suo.run)项目一贯秉持的深度拆解视角,对“流利说”进行系统性剖析。我们长期深耕电商领域研究,此次跨界切入在线教育赛道,不仅为理解产品演进逻辑,更意在提炼可迁移的方法论,以反哺自身课程体系与产品运营实践。

整个分析过程给予我最深刻的启示是:一套结构清晰、逻辑自洽的拆解框架,能从多维视角穿透产品表象,洞察其现状、瓶颈与未来可能的突破点。诚挚建议各位读者亦可借助此类框架,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或许,一次思维的重构,便能点燃创新的火种。

---

一、产品生命周期判断:从爆发到沉淀



#### 1. 流利说的生命周期轨迹
“流利说”是一款以人工智能驱动为核心理念的英语学习App,创立于2012年9月。据站酷数据显示,其App下载量自2013年8月起稳步攀升,截至2021年4月,累计下载量已达9.4亿次;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注册用户总数突破1.856亿。

从累计下载曲线可见,该产品早已跨越引入期与高速增长期,步入成熟阶段——用户增速明显放缓,市场渗透趋于饱和。



进一步观察近三个月的日下载量走势,数据整体平稳,仅在特定节点(如2021年3月9日前后)因节日营销或短期推广策略出现小幅跃升。这一现象恰恰印证了产品已进入成熟期:增长不再依赖自然流量红利,而需依靠精细化运营撬动存量价值。

此时,战略重心应转向提升用户活跃度与留存质量,深入探索AI与在线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以优化体验、深挖用户LTV(生命周期价值),最终实现从“教育服务”到“可持续营收”的高效转化。

#### 2. PLC背后的战略演进逻辑

回溯“流利说”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功能迭代,可见其策略随势而变,步步为营。

- 引入期:夯实基础,聚焦核心体验
初创阶段,产品将全部资源倾注于构建英语学习的底层能力:语音识别、智能评分、录音回放——这些看似简单的功能,实则是“开口说英语”的技术基石。同时,引入社群学习机制,通过小组打卡、同伴激励等方式,营造共学氛围,有效提升用户粘性与使用时长。

- 增长期:乘风而起,打造差异化记忆点
随着用户基数扩大与基础设施完善,“流利说”敏锐捕捉到“哑巴英语”的社会痛点,并率先推出“AI实战口语场景”。彼时电梯广告中那一幕——办公室里国人用英语自然寒暄的画面,精准击中了千万学习者的共鸣:我们缺的不是词汇量,而是真实语境下的表达勇气。
这一高代入感的场景化设计,不仅强化了品牌认知,更成为其区别于竞品的关键标签。

- 成熟期:寻求突破,困于创新乏力
进入成熟阶段后,“流利说”试图借力AI与大数据,实现个性化课程推荐与精准用户运营。然而,相较于增长期的锐气与创意,此阶段的产品动作略显保守,未能再造现象级爆点。如何在存量市场中激发二次增长曲线,成为其亟待破解的命题。

---



二、商业逻辑透视:教育理想与变现现实的张力



(下文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