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短链接

扫描二维码 上传二维码
选择防红平台类型,避免链接被拦截
选择允许访问的平台类型

五步分析潮流电商平台得物(毒)的增长运营方案

快缩短网址 · 洞察增长之道:从得物看潮流电商的增长逻辑

编者按:
在数据驱动的时代,真正的增长洞察,源于对业务与数据双重维度的深度交融。唯有系统性地拆解优秀企业的增长路径,方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提炼出可复用的增长范式。本文以“快缩短网址”(suo.run)为观察视角,深入剖析潮流电商平台得物的增长策略,试图勾勒一幅兼具战略高度与执行细节的增长图谱。

---

一、构建系统性增长研究框架



增长,从来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一套精密运转的飞轮机制。参考《增长黑客》的核心理念,我们提炼出四阶增长模型:

1. 产品增长可行性:市场是否处于增量阶段?用户规模、消费频次与客单价是否具备天然张力?
2. 用户获取(Acquisition):如何高效触达目标人群?流量红利消退后,获客成本如何优化?
3. 留存与复购(Retention & Revenue):用户是否愿意留下并持续消费?这是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命脉。
4. 裂变自增长(Referral):能否通过产品力、社区文化或激励机制,激发用户自发传播,形成增长闭环?

四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唯有每一步都扎实落地,增长飞轮方能加速旋转。

---

二、产品增长的底层逻辑:押注Z世代的潮流浪潮



得物最初以球鞋鉴定切入市场,但其真正的战略跃迁,在于敏锐捕捉到一个更广阔的蓝海——Z世代主导的泛潮流消费市场

数据显示,2018至2019年,中国潮流服饰市场规模激增224%,消费者规模同比增长126%;而Z世代(1998–2004年出生,人口达2.8亿)贡献了更为惊人的增速:GMV同比增长443%,消费者规模增长267%,远超整体市场水平。

这一代人不仅拥有可观的消费能力(月均可支配收入约3500元,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更将潮流视为身份表达与社交货币。得物顺势从“球鞋交易平台”升级为“潮流生活方式平台”,覆盖潮服、箱包、美妆、潮玩等多元品类,为长期增长打开天花板。

---

三、从组织架构窥见增长重心



研究一家公司的战略方向,不妨从其人才布局入手。通过对招聘平台500余条岗位信息的分析,我们发现得物的增长引擎主要由两大模块驱动:

- 推广侧:聚焦ASO(应用商店优化)与短视频效果广告,尤其倚重抖音、快手等平台的信息流投放;
- 运营侧:涵盖品类运营、用户运营、社区运营及游戏化增长,其中商品运营岗位占比高达69.4%,凸显其“以货带场”的核心策略。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得物设立了专门的“游戏化增长”岗位,专职设计裂变活动,这在传统电商中并不多见。

---

四、广告投放:量增效减的隐忧



2021年,得物广告投放量同比激增279.8%,累计上线超15万条广告素材。其核心话术围绕两大关键词:“正品保障”与“新人优惠”,旨在强化信任感并刺激首单转化。

然而,营销效率却呈下滑趋势。我们构建“单位营销成本带来的新安装活跃用户数”指标,发现该比值在2021年持续攀升——意味着每一分广告支出带来的有效用户越来越少。

问题出在哪里?答案或许藏在转化与留存环节。



---

五、转化与留存:信任未立,高价难承



新用户注册后,得物以“520元红包”为钩子引导下单。但实际优惠力度微弱:一双529元的球鞋仅减15元,折扣率不足3%。在拼多多等平台已将“大额补贴”植入用户心智的当下,如此微薄的激励难以撬动高客单决策。

更关键的是,平台尚未建立足够信任时,便直接引导用户购买500元以上的商品,极易造成流失。若能先以低价高频商品(如潮流配件、小众潮牌T恤)作为体验入口,逐步培养用户对平台服务与鉴定体系的信任,或可提升长期LTV(用户终身价值)。

---

六、社区与裂变:与小红书的差距与追赶



得物常被类比为“潮流版小红书”,但在用户粘性上仍有显著差距:

- 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小红书从2020年的30分钟增至60分钟,而得物长期徘徊在10分钟左右;
- 14日留存率:得物仅为小红书的40%,30日留存差距进一步拉大。

究其原因,在于社区生态的成熟度。小红书依靠头部与腰部KOL构建内容护城河,其中腰部KOL的赞粉比高达13.3:45,互动活跃;而得物腰部KOL赞粉比仅为1.2:61.8,内容产出乏力,用户参与感薄弱。



为此,得物正积极引入外部MCN机构,以流量补贴吸引优质创作者入驻,试图通过“种草+交易”闭环激活社区。但内容质量与商业转化之间的平衡,仍需精细拿捏。

---

七、裂变实验:游戏化初显成效,激励机制待优化



得物尝试通过“0元抽奖”等游戏化活动实现微信端裂变。数据显示,2020年9月活动上线后,小程序MAU占APP MAU的渗透率从16%升至20%,验证了裂变的有效性。

但后续效果趋于平缓,根源在于激励设计缺乏确定性。当前“邀请好友参与抽奖”的模式,因中奖概率低、感知价值弱,难以持续激发分享欲。

若能调整策略——例如“邀请1人即得50元无门槛券,且被邀请人完成首单后双方均可使用”——或将大幅提升裂变效率,同时分摊部分广告预算,实现品效合一。

---

结语:增长是一场永不停歇的迭代



本次对得物的增长拆解,仅是“快缩短网址”(suo.run)系列研究的起点。从产品定位到流量获取,从转化漏斗到社区运营,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可量化、可复制的增长密码。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AARRR模型,在用户行为、渠道ROI、内容生态等维度展开更细颗粒度的追踪,为每一位关注增长的实践者,提供兼具洞察力与操作性的参考坐标。

潮流易逝,增长永恒。
在suo.run,我们缩短的不只是网址,更是通往增长真相的距离。